2005-08-31

飛航經驗

之前第一次去美國也是出差,老外建議我坐的是經由日本轉機然後直飛明尼阿波里斯市(Minneapollis, 明尼蘇達州)的西北航空,那是第一次一個人出國,也是第一次要操著我的破爛英文和老外 co-work,真是初生之犢不怕虎,竟然以為帶本什麼會話三百句就可以搞定了。上了飛機開始都用英文,因為連空姐(ㄟ,空中歐巴桑)都是老外,在轉機到日本的飛機上台灣人還挺多沒啥感覺,但是從日本到 Minneapolis 那個鳥不生蛋的地方的時候,飛機上就沒有什麼黃種人了,加上飛機上電視、廣播和交談都是英文,放眼望去都是老外,在飛機上十幾個小時才越來越覺得自己膽子真大。

這次我坐的是長榮,一樣是很擠滿座的經濟艙,而機上的人不是去西雅圖就是去紐約,大部分都是黃種人(& 台灣人),機上的電影還有中文字幕,年輕漂亮的空姐也都用中文和我交談,一直到了西雅圖航站,都沒有像上次那樣恐怖的感覺,雖然英文還是一樣破,而且也還是自己一個人,但已經不像第一次那樣緊張了。難怪,大家出國都愛坐長榮。

下了飛機拿到行李,準備要出去的時候,哇靠!怎麼和上次一樣,出口怎麼那麼多,倒底接我的人會在那等我啊?加上這次要碰頭的人我們也沒見過面,只知道會和我穿一樣的「公司制服」,人那麼多如何找起啊?加上我出關和行李檢查就多花了四十分鐘(又要按指紋、影像建檔的,慢死了~),多怕來接我的 AJ 沒耐心就跑掉了。本來我想乾脆去廣播好了,不過服務台的阿桑建議我去 Baggage Claim 1 找找,在前往那邊的路上看到了一個不高胖胖的愛爾蘭人穿著和我一樣的衣服走過來,呼~終於不用流落航站了。(手上也沒有拿個有我名字的牌子,AJ 你還真是有信心可以找到我啊~)

這一點咱們醜醜的航廈相較之下就比較好一點了,至少出入口都只有一個。

西雅圖出差

在出發前兩週突然接到上級指示,要去西雅圖微軟 Campus 參加插拔大會 (Plugfest),而這件事就落在敝部門的頭上。經老大的盡力遊說,RD 們抵死不從,所以就只好派本部門最菜而且又有美簽的我去。啥是插拔大會?就是一堆軟體和硬體的廠商混在一起,把自己的硬體插到同一台交換器上,或是裝了自己軟體的主機也插上去,可以透過相互串連的光纖網路測試彼此軟硬體的相容性。當然,這個測試的主機平台因為是 M$ 的作業系統: Windows Server 2003 SP1 R2,所以微軟找齊大家到他家作客,弄了自己的一棟建築來搞相互插拔測試的工作。

出發前被通知說公司會有叫車機場接送,突然想到,對喔,為什麼前一份工作出差我要自己坐車去?後來要上車時一看,哇! Mercedes 耶~(幾百我忘記看)上了車,突然覺得自己好像是老闆一樣,有賓士車機場接送哩!

每個人一開始可能都想:哇!出差耶,用公司的錢出國去玩多爽啊!其實不然!首先,我到達的時間是禮拜一下午,在飛機上昏昏沈沈了十個半小時,下了飛機的第一件事是直接去微軟工作,而整個活動是五天,禮拜五中午結束後我就要到機場搭飛機,偏偏飛機是禮拜六凌晨四點,沒錯,我要在機場演個一天的「航站奇緣」,這樣有爽到嗎?接下來是工作的部分,每天就像正常上下班,大概到六七點下班,美國晚上想要有活動?還是回飯店早點休息吧!上班時間又要操著破爛的英文和老外哈拉,測試著不是自己開發的玩意,有 Bug 又不能自己解,只能想辦法排除,或是收集資訊後送,這真是身為轉型中的 RD 最大的痛苦啊~(好康的怎麼會有人不會想自己去哩~)

這篇文是在桃園機場用著部門新申請購置的 Toshiba S100 寫的,偏偏手邊沒有 Hinet 帳號,不及在機場上網貼出來,所以貼文的時候應該已經在西雅圖了。這是我第一次坐長榮的飛機,之前都做華航和西北的,無聊在登機門用手機拍了即將要上去的飛機,這次沒帶相機,所以拍的東西都是用手機上的 CMOS 30 萬像素鏡頭照的,將就一下吧!

2005-08-18

M$ 強制正版檢查

前陣子在重灌電腦,灌完都一定要跑一下 WindowsUpdate,看看到底還有什麼需要修補的安全性漏洞,一口氣下載回來修補一下。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WindowsUpdate 好像不大一樣了。

原來是 M$ 現在有了一個正版檢查(還是叫盜版檢查~隨便~)計畫,目前先在盜版嚴重的亞洲開始,在自動更新的時候,會下載一個叫 Windows Genuine Advantage (WGA) 之類的修補程式,「自動」被裝了也就不能移除,從此當你要做「自動更新」這件事情的時候,這個「服務」會先要求驗證你是否為「正版」的 Windows,如果不是,對不起啦!不給更新~

所以哩!如果安裝 Windows 用的是大補帖序號、網路下載序號或是序號產生器出來的,就很有可能被抓到是「盜版」,當場他就不提供你一些像是線上更新或是檔案下載的服務,至於會不會有法律動作~嘿嘿~我也不知道啦~(我在危言聳聽~)

在還沒被「更新」那玩意前想知道自己的序號是不是正版嗎?可以連去 M$ 下載一些東西試試看,有些 M$ 下載已經有正版檢查的連結在裡面,先做做看有沒有問題吧!到 M$ 的這裡進行正版檢查

不過呢,沒多久這類的檢查就被破了,「人家說」只要先暫停 ActiveX 在 IE 上安裝執行的能力 (因為這個正版檢查是透過網頁內嵌的 ActiveX 做的),然後下載 M$ 提供的執行檔 GenuineCheck.exe 並且該改該檔案的系統相容性 (相容於 Win2000,因為正版檢查只有在 XP & Server 2003),將產生的認證碼貼到認證欄,搞定?!大家都說,這個辦法因為太簡單 M$ 馬上就會防堵掉,不過坊間也還出現了類似的破解程式,或是移除那個正版檢查的 update 的方法,我想這玩意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吧!

M$ 如果再想一堆辦法來防堵盜版,可能的下場是導致正版購買者更多的不便(像之前的「線上啟用」機制就造成很多個人用戶的困擾),而坊間的盜版、破解版被修正過反倒更簡單裝、更好用。就像很多 PC 遊戲一樣,玩正版還要查密碼表、放正版光碟進去檢查,甚至還不能裝特定燒錄軟體或是虛擬光碟軟體,可是如果你去弄盜版,不但有破解免密碼、免光碟,有的甚至是硬碟版還免安裝哩!官逼民反的結果可能會讓正版用戶流失更多,就不要弄些有的沒的讓大家徒增其擾吧!軟體的東西怎麼搞都不能徹底杜絕盜版的~還不如想辦法讓人家甘願地掏出前來買~(不要看我,我可是正版檢查有過的喔~)

2005-08-10

MSN 封鎖查詢

MSN Messenger 已經變成很多人不可或缺的聯絡工具了,甚至前幾天還看到一個奇摩新聞:如果你還在用電子郵件和親友聯繫,那你就是 LKK 了~這些無聊聳動的標題看看就算了,但是也稍稍反映了網路對年輕世代的重要。

講重點~~MSN 上自己被加入好友名單,會有通知,但是一旦被對方封鎖或是從聯絡人清單中刪除,卻不會有任何通知,當然這個出發點是好的,因為被刪除或封鎖的人如果馬上被知會,那真是讓人不舒服,就像是被告知:「以後不要再聯絡了」一樣,真是情何以堪啊~

但是反過來說,被刪除或封鎖的人有沒有辦法知道呢?哪些自己的「聯絡人」不想再和你聯絡呢?網路上之前有流傳過一個「傷心小棧」的程式,聽說可以查封鎖狀況,但是聽說該程式有被塞木馬,用了會有危險,所以這個工具也找不到了。這邊提供一些辦法,雖然不能都可以 100% 正確判斷,但是也可以找到點蛛絲馬跡。

  1. 用 MSN Messenger 來看蛛絲馬跡:如果你懷疑某個人封鎖或刪除了你,到 MSN 的工具 -> 選項 -> 隱私,有自己的允許名單和封鎖名單,在那個名單上對那個「可疑對象」壓滑鼠右鍵,看看「刪除」這個選項能不能用,如果可以,很不幸地,你大概被對方直接給刪除了。不過我不確定,如果對方只是「封鎖」你,這裡看不看得出來,我只確定刪除可以。
  2. 透過提供查詢服務的伺服器查上線狀況:你覺得對方在線上,但是 MSN 的聯絡人卻看他是離線的,你想檢驗一下他是不是封鎖或是刪除你,網路上有一個東西叫 OSI,全名是 Online Status Indicator ,不只是 MSN,甚至 Yahoo!、AOL 和 ICQ 等等 IM 都可以查,到這裡挑一個伺服器(OSI host),填入對方的 IM 帳號,就知道他是不是在線上。如果他在線上但你的聯絡人卻沒有顯示,你就知道為什麼了吧!
    這個玩意是 Java 寫的,你也可以自己下載回來跑伺服器,因為很多提供這個服務的伺服器都不用標準的 80 port 來做,所以如果你上網的地方有防火牆,擋住了他們提供服務的 port,你就沒辦法使用這些伺服器。此外,這個網站判斷的結果不一定都正確,我測試常發現對方明明在線上卻判斷成對方離線,所以僅供參考。(很多論壇討論區都是用這個服務來判斷用戶的 IM 上線狀況)
  3. 很多人愛用 MSN 暱稱來反映現在的心情和想法,所以只是判斷有沒有在線上不夠啦。即使對方刪除了我,我也想看看他的暱稱看看他最近過得如何~(真是個好人啊~)。我在網路上遍尋終於找到類似的服務,不過上面一樣,判斷的結果僅供參考,並不絕對正確。網址在這裡:http://blockchecker.msnfanatic.com/index.php

結語:這類 IM (Instant Messenger) 如 MSN Messenger, Yahoo Messenger 或 Skype,都是幫助人們透過網路能夠更即時的溝通,每個人都有權力決定自己和別人的溝通模式。像我,就不喜歡給客戶我的 IM 帳號和私人 e-mail account(避免沒事來吵我)。想當然 MSN 設計的時候有了封鎖和刪除這個功能,也考慮過用這個功能對既有人際關係的影響,這裡提供這些辦法不是要讓你去「清算」你自以為的「好友」,而是如果你被刪除或封鎖這個事實如果被證明,該自己檢討原因,這樣才是健康的。(我也是有被封鎖和刪除的啊~嗚嗚嗚~)

回應: 5

 

2005-08-03

硬碟壞軌的後續報導

之前講到我那個該死的硬碟壞軌,不但害我重灌了很多次電腦,而且還讓很多珍貴尚未備份的檔案付之一炬,一般人應該就是把他換下來丟掉,充滿恨意的還會把他大卸八塊,要不就是從樓上丟下去。

感謝陳姓友人的熱情贊助,給了我一個 IBM 40G 的硬碟讓我恢復系統,還有朋友提供我資料修復的各種資訊,真是雪中送炭啊~當我看著那個害我落此下場的 Maxtor 40G 硬碟,不免有了勤儉持家和想要以德報怨的想法,看能不能利用他的剩餘價值,再給他拿來用一用。

這個硬碟在 BIOS 都抓得到(雖然有 SMART 警訊),主要問題是有壞軌。一般來說壞軌有兩種,一種是邏輯的壞軌,實體上那個磁區並沒有壞,只是磁性變弱以致存取變慢,透過一些手段(低階格式化或是軟體來回讀寫增加磁性)或許還是可以修復的。聽起來可以修不是很好嗎?但這種的也比較麻煩,因為可能這次檢查判斷是好的,但也許下一次檢查又因為 timeout 而判斷是壞軌,接連附近區域的磁區都可能會有類似的問題,這也是人家常說壞軌和生病一樣,是會擴大的原因。

另外一種壞軌是物理性的,也許那個磁區的磁粉掉了,要不就是讀寫頭曾經敲到表面,造成了物理性的破壞。這種狀況是沒救了!讀寫頭不去碰他還沒事, 一碰到你的電腦大概就要陷入無止盡的 retry,或是伴隨規律的硬碟讀寫臂、讀寫頭或步進馬達來回移動的聲音,如果你不死心還一直玩,連那些機械零件都被操壞的時候,那硬碟就只有壽終正寢一條路了。

我這個硬碟慘的是兩種壞軌都有。像部份邏輯性的壞軌,麻煩的是每次檢查出現的地方都不一樣,而且還蠻分散的,雖然我也祭出一套號稱可以修復壞軌的軟體 (HDD Regenerator),他也告訴你壞軌已經被他修復,但是再執行一次還不是在那邊修,而且位置都還不一樣,這招大概是對磁性開始變弱的磁區,或是範圍很小的壞軌有效吧!但就算有效,大概也只能撐一下,能撐到你把資料備份下來就夠本了。這個硬碟實體的物理性壞軌大概有兩三處,就是硬碟讀到那邊會鏘鐺一聲,花上很長的時間或根本就掛掉,這種地方是一定要避掉的!

下面這張圖是壞軌檢查的結果(以前微軟的磁碟檢查好像也有類似的圖,但現在的磁碟檢查卻都只有百分比和結果,軟體做得真是越來越回去了~),說實話,真是慘不忍睹啊!這...要怎麼再利用啊?

仔細看看,主要壞軌區可以分成三大塊帶狀區域,只要我在做磁碟分割的時候避掉有壞軌的部分,就可以避免存取到。從壞軌檢查的圖來看,我算了一下比例,因為磁碟分割在種類和數量上是有限制的,所以用 SPFDisk 先把全部劃成一個擴充分割 (extended partition),接下來在裡面再切七個邏輯分割 (logical partition),其中三個是壞的四個是好的。

割完再進去一次,疑?SPFDisk 不認得第三個分割後的邏輯分割,屢試不爽,我想應該是壞掉的磁區也會影響到同一個擴充分割裡的 partition,因此這招不行。

一個硬碟 primary + extended partition 總數只能有四個,extended 只能有一個,但是 extended 裡面可以割的 logical partition 則沒有限制,衝著 SPFDisk 的強大,我就跳著分割了四個 primary 的分割區,三個不用的壞軌區就都不碰,在存取 MBR 分區表的時候終於過關了。

進到 xp 後進行格式化,第一個和最後一個分割區都可以正常使用,但是中間的那兩個卻在格式化時出問題,不知道是我算錯比例,還是又是 xp 的問題,但是最少這個「不能用」的硬碟多出了 15G 可以用的空間,配合之前買的 IDE USB 轉接線,就相當於多了一個可以用的 15G 外接式硬碟。當然,這個硬碟千萬不要拿來備份重要資料,只能拿來放些掉了也不可惜的檔案,這也算是徹底榨乾他的剩餘價值了吧!(別以為有壞軌就可以退休了,我要操到你機件都故障才放過你~哼~)

2005-08-02

Windows Vista

延宕好久,大家「引領企盼」的下一代 Windows 終於正名了,從原來用了好一陣子的長腳牛(Codename: Longhorn),在 7/22 正名為 Windows Vista,並且也已經開放 Beta1 下載試用了。不過 Beta2 要拖到明年初,正式版的銷售大概還要拖到明年底,這玩意破了原來 M$ 撈錢的紀錄,以前是沒多久就來個新版,從 Windows 3.1 -> 95 -> NT -> 98 -> ME -> 2000 -> XP -> 2003 也才幾年的光景,這個 WinVista 倒是拖了好一段時間。

嚴格說來,這東西到底有什麼新東西值得人家期待哩?一般人來看,應該最直接的是操作介面的「改進」(很多視覺化效果還是抄來的,而這些效果也強迫要浪費你更多系統資源,Beta1就「建議」你用 512MB 以上的記憶體),當然在核心裡面,對於檔案系統、病毒防護、安全原則和網路架構上聽說都有很多新特徵,會不會更快、更穩我不知道,但是可以確定的是:要跑起來爽又要升級了~

對於名字,公布以來當然有一堆人有意見,Vista 是景色、景觀的意思, M$ 是希望透過窗子 (Window) 可以看到未來更美麗的、全面的景觀 (Vista),反正命名的人總能自圓其說,就像被叫「插屁」的 Windows XP,還不是希望使用者能夠有什麼新的體驗 (Experience)。

我看到的最有趣的講法是,這個字是 Windows 目前有的五大問題縮寫:V (Virus), I (Infections), S (Spyware), T (Trojans), A (Adware),分別是病毒、感染、間諜軟體、木馬程式和廣告軟體,這真是太貼切了!不過還有得吵,反正東西要明年底才會出來(搞不好又出包,還會拖~),中間打嘴砲和抓 bug 的時間還很多,講半天最後大家還不是重灌的時候會換新的。不過對企業主來講,就像沒有人敢在企業裡大幅度更新到 SP2 一樣,再看看..再看看吧~

2005-08-01

IDE 轉 USB 2.0 轉接線

因為自己的準系統沒有什麼擴充性,本來一直想買一個外接盒,再外接一個大硬碟當作備份和檔案分享使用,所以沒事會看看參考相關的資訊。

本來最想買的,是 LANDisk 這款網路硬碟,因為只要接上網路,就可以解決硬碟連接和共享的問題,而且速度還蠻快的。不過坊間的選擇很少,除了 V-Gear 的 LANDisk 和 Buffalo 的 LinkStation,其他就很少,加上這玩意蠻貴的,不含硬碟也要三四千塊,而且這種玩意好不好用的關鍵在上面的韌體好不好,相關的資訊網路上不多,我沒那種勇氣當先驅白老鼠,所以還是省一點錢吧。

在外接裝置的規格上還有很多要考量的。現在雖然開始漸漸變成 SATA 介面裝置的天下,但是 IDE (PATA) 介面的裝置還是最大宗,舉凡硬碟、光碟機大部分還都是這個介面,所以用 IDE 的就行了。再來是對電腦的介面,本來我是屬意用 1394a 的,因為就規格和原理來說,比 USB2.0 更快更穩,也比較不會拖到系統的速度,但就連接相容性來說,我只有家裡的準系統有 1394 接頭,這樣比較不實用,而一般坊間 USB + 1394 的雙介面外接盒都很貴,所以就只好選 USB 囉!

規格確定了,最後的問題是外觀。每個人都希望有個漂亮的盒子,但是問題是有了外殼就侷限了內部裝置的大小。像如果用 2.5" 外接盒,那 3.5" 的硬碟和 5.25" 的光碟就不能接,一口氣買個 5.25" 的又好大一個,沒事換裝其他裝置也是要反覆拆裝外接盒,加上成本的考量,因此就不要外殼了,直接買條無敵的轉接線比較方便。

這玩意有幾個特點:

  1. 單條線有雙接頭,同一時間只能裝一個裝置,除了標準的 3.5" 和 5.25" IDE 裝置外,連筆記型電腦的 2.5" 小硬碟也可以使用。
  2. 使用的是 Genesys (創惟) GL811E-04 USB 2.0 晶片,支援 400GB 硬碟以及 16x DVD 燒錄機。
  3. 有獨立的電源,是機殼內標準的四孔電源插座,任何機殼內的裝置(包括硬碟、光碟)都可以藉此供電,在電源線上還有一個電子式觸點開關,方便熱插拔時換裝置使用。如果拿來接 2.5" 硬碟,這個電源就用不到啦!
  4. 便宜~只要三四百塊,現在外面最便宜的一個外接盒也要五六百。(我在 Yahoo 拍賣買的,網路上還蠻多的,但是要到外面的電腦商家零售似乎還不好找哩!)

拿到的當天我就拿來測試一下我手邊報廢的一堆硬碟,果然不錯用,雖然沒有外殼保護硬碟裸露在外面,而且看起來很陽春,但是這樣也不會有散熱的問題,熱插拔一些 3.5" 和 5.25" 的裝置也很方便,這果然是個方便的好東西啊!有了這個東西,終於為我手邊的一些小硬碟和光碟機找到了新生命~

回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