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30

好玩的線上相片工具

之前大家多多少少都會收到一些 E-mail,連結出來的照片裡會有人家自訂的文字,像什麼 Happy Birthday 或 Merry Chrismas 之類,剛收到還蠻有趣的,但說穿了就不值錢,知道規則的還可以自訂字串再轉寄給人家惡搞一番。後來這類線上影像處理服務越來越強大,除了字串外還可以提供使用者自訂圖片或照片,像之前提過的圖示產生器也是這樣,類似的服務真的很多,不勝枚舉。這兩天上傳了一些照片上網路相簿,又碰巧看到一個類似服務,所以就惡搞一番。(感謝王姓友人的照片贊助,還有張姓友人當時在南澳漁港的配合,這張還蠻有那個感覺的)

想玩的可以到這邊惡搞。這個玩意讓你可以過過當雜誌封面或報紙頭條的癮,本來想拿某溫姓友人的照片來做 Playboy 的封面,或者是拿某幾位友人的合照來做報紙社會新聞的頭條,不過想想這種惡搞照還是不要公開,以免有人信以為真~(可惜不能秀中文,也沒有One週刊和水果日報的樣版可以用~)

除了惡搞,這類服務也可以玩正經的。像是之前我看過有人做出 Flickr 的識別證 (Badge),還一度以為這是官方提供的服務,找了半天發現都找不到,後來才發現原來也是類似的網路服務,只不過是非官方的。像做名片一樣,你可以輸入你想讓人家看到的資訊,還有照片,這個服務就會幫你產生一張 800x600 的圖檔當作的你 Flickr Photographer 識別證,然後放入你的 Flickr 相簿裡面(或是你要另存新檔也可以)。有這個東西可以幹嘛?當然不能幹嘛,只是好玩而已~想做 badge 的到這邊看看。

My flickr badge

上面這張是我的 Flickr Badge,看起來「憂鬱」的照片也是出自王氏夫婦之手(不知啥時偷拍的,憂鬱啥啊?其實只是太陽太大,好熱啊~)如果還有類似好玩的照片惡搞工具,歡迎大家交流一下。(惡搞別人的照片,記得要先徵求對方同意,搞自己的就沒關係,就當網路徵友用的吧~哈哈~)

2006-06-28

蘇澳宜蘭二日遊 - Day2

(續前篇)隔天本來有大概說好八點半起床,最後還是「有志一同」都賴床睡到九點。其實當天的行程完全都沒有安排,所以我們就去附近有超強冷氣的麥當勞吃早餐兼行程討論。順道買完特產(牛舌餅)之後,我們決定走濱海回台北,沿途中午可以吃個福隆便當,然後避開管制上金瓜石看看。

麥當勞裡出發前的大合照,吳姓友人還是一臉沒力。(使用王姓友人的遙控器和張姓友人的可愛腳架及相機達成)

中午到了福隆車站,溫姓友人「一意孤行」,買了六個看起來人比較多而且好像比較有名的鄉野便當,才踏出門口,我和溫姓友人馬上就受到在外面拍照等待的王姓張姓友人責難:「就說是面對車站左邊那一家還買錯~」,王姓友人也在我的慫恿勸敗之下,進到正宗福隆便當店再買一個便當才甘願。當時正值下午一點,我們六人拎著七個便當打算找個陰涼處,覺得大夥坐在路邊大樹下吃便當應該別有一番風味。不過附近實在沒有適合的地方,我們開著車東晃西晃竟然就往「草嶺古道」去,想說入口處總有個涼亭或休息站可以歇個腿吃個便當吧!就算涼亭有人也可以用「劣幣驅逐良幣」的手段,藉由吵吵鬧鬧大聲喧嘩讓涼亭的人「不勝其擾」後離開。無奈「良幣」的數量太多,我們這些「劣幣」們只好在亭子旁的一小角席地而坐吃著便當~(兩家便當實在是差不多,王姓友人還是堅持正宗的好,不過兩家都是 C/P 值很高的午餐啦!)

蘇澳宜蘭二日遊 - Day1

年紀大了,大家的時間和體力都不像唸書時那樣能配合,所以朋友之間的聚會大多都只是吃飯唱歌,總是躲在室內。記得上次和這夥同學一起去玩過夜好像也好多年前了,每次總說著要去玩卻都只剩一張嘴,這次總算排除萬難出發了。雖然行程從什麼曼谷、新加坡縮水到馬祖,最後變成蘇澳花蓮兩日遊,不過這只是第一步,為了貫徹努力上班也要努力玩的信念,接下來每個月都要有行程~(有認列的別忘記安排啊~)

一大早六點鐘約在我們的老地方「松山高中」門口,不過晚了五分鐘我就變成最後一個,大家真是準時啊~照規矩要請大家吃早餐,不過比那位為了怕遲到還坐了三百多塊計程車的溫姓友人,區區百餘元的早餐不算啥啦~搭上「雪山隧道」通車的熱潮,我們很擔心會在五號國道上塞爆,事實是在二高到北宜高坪林路段前我們就堵了一個多小時,過了隧道到羅東也才一個小時,下次從深坑石碇那邊上北宜高應該會比較快。(如果大家都這麼想就不一定了~)

我們這行人永遠的「集合點」:松山高中,右圖是雪山隧道裡面

出隧道才九點多,離「中餐」時間還很早,所以我們跑去羅東運動公園消磨時間。這兩天的天氣超好,天空又藍,同行每個人都拿出了相機狂拍猛拍,雖然天氣很熱大家的汗拼命流,在公園裡悠閒地散步感覺還蠻輕鬆的。接著往「吃吃喝喝之旅」的第一站出發:南方澳海鮮。

2006-06-24

線上文書編輯器 - Writely

這陣子透過「管道」弄到了 Writely 的帳號,也試用了一段時間,感覺還蠻滿意的,也改變了我一些平常的習慣。之前我大概有提到 Writely 是怎麼樣的一個服務:它是一個「線上文書編輯器」,而且今年才被 Google 給併購。很多人會納悶:「文書編輯器?啊我就用 Office 裡的 Word 就好啦?」,另外一類像我:「隨便打一篇文章或記事?用記事本或是 Ultraedit 之類的編輯器開個檔案就好啦?」幹嘛要用什麼線上的編輯器啊?

好,我們先來分析一下,Word 的好處是可以排版,插入各種表格和圖片,打到一半掛點的話不用怕,因為它會幫你不定期備份存檔。缺點是一定要找一台有裝 Word 的電腦,拿出你編存「肥大」的 Word 檔案,你才能重新編輯或是閱讀它。如果你要把檔案給別人,那就只能 copy 或是壓縮 e-mail 過去,如果還要「共同編輯」(或是讓人家修訂),那就記得「你改完再給我改」,再用我也不大會的 Word「追蹤修訂」功能來看誰在什麼時候改了什麼,達到版本控制的目的。如果今天我只是要寫篇 Blog、弄篇 memo,或是做文件前先節錄草稿,為了快速編輯使用我會用記事本或 Ultraedit 開一個純文字檔來寫。這樣純文字檔的好處是可攜性高,管你什麼電腦環境不裝什麼軟體都可以快速地開啟,而且沒有格式的問題,如果要變成漂漂的文件就貼進 Word 裡排一下版就 ok 了,如果要貼進 Blog 裡也是調一調畫面、補補連結和圖片就行,一直以來我都是用這種方法。但除了正式發表前要先後製一下之外,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打到一半掛點」,打的都不見了,而像是內容的分享、共同編訂和版本控制,純文字檔案當然是通通都沒有。

一開始用 Writely,我做的實驗並不是打文件,而是拿它來開 Word 檔(上傳然後編輯,限制 500K),當然比不上真正的 Word,但大致格式沒有錯就行了,然後「另存新檔」,存成 PDF!基本的文件編輯我還沒試,光這一點的誠意就很不錯,不管是 rtf, word 的 .doc, txt, html 甚至 OpenOffice 的 sxw,各種格式之間的轉換編輯還蠻不錯的(不可能一模一樣,不過還不錯了,還有,PDF 檔是不能編輯的,只能另存)。接下來開一個新檔來編寫看看,編寫介面很普通,說穿了就是和一般 Blog 的 WYSIWYG 編輯介面使用差不多(但速度很快),我有仔細去看過 HTML 原始碼(也可以自己編寫),真的還蠻乾淨的,不會給你塞什麼表頭格式或多餘的標籤,算是一個很中肯的編輯器。如果你想直接排版和插圖,那也是用 HTML 標籤來做,不管是套用到 Blog,或是你轉存匯出成 .doc 或 .pdf 也不會版面格式錯亂。注意到右上角的時間和提示,哇!每十幾二十秒會自動幫你存檔耶!再也不怕忘記存檔掛點,這一點真是蠻值得鼓掌的。

接下來看有什麼特異功能。在檔案管理方面,它使用和 GMail 一樣的邏輯,透過標籤來做分類、"Starred" 標註星號來識別,可以用 Archive 來整理不常用文件,也有搜尋引擎可以找文章的關鍵字,文件管理上還蠻簡單的。如果你是 Blogger,它可以直接幫你把文章發表到你的 Blog 去(可惜只支援國外的五家 Blog 商),如果你只是想把文章發表分享給別人看,可以用 Publish 功能,它會給你文章一個「永久網址」,把網址寄給別人對方也可以連來看。最神奇的功能叫做 Collaborate,顧名思義就是和朋友一起「合作」編輯文件,有點像用 Wiki 的感覺,不過前提是一起編輯的人為了控管,都一定要有 Writely 的註冊帳號。有共同編輯就會有 Version Control 的問題,它有一個 Revisions 標籤可以看每個文件編輯及修改的紀錄列表(還可以比較喔!),這對自己一個人在寫作、或是很多人一起維護一篇文件上的版本控管還蠻重要的。

介紹完了,我來說說自己現在拿它來幹嘛。平常在整理文件,或是寫 Blog,都是開一個純文字檔來編輯,編到一半沒完成的話就存檔,然後放到隨身硬碟或是網路硬碟上暫存,以便隨時可以補充。如果完成了,就貼到 Word 裡面或是 Blog 排版貼圖,然後把那個暫存檔砍掉。而現在用 Writely 裡面來做整理,它沒幾秒就幫我存一次,不怕檔案不見,像是格式排版、貼圖和連結的部分我就邊寫邊整理進來,不用再花太多時間後製,如果要變成檔案,另存新檔也可以變成 .doc 或 .pdf(這篇文章也是在 Writely 分幾天分段編輯完成的)。我絕對相信這個服務不能完全取代桌面的文書編輯軟體或工具,但就拿來速記資料、繕打、整理文章或分享和共同維護編輯,這都比笨重或離線處理的軟體來得方便。(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用 Blog 裡的編輯器暫存草稿來達成,或 Google Notebook 這個服務來暫存,但 Writely 像是個集中式管理的文件編輯器和文件中心,處理能力比較專業和完整)

由於 Writely 和 Google 正在處理合併事宜,現在並不開放一般用戶申請或推薦註冊,不想等待馬上想玩還是有辦法。可以到 C.H.Weng Blog (這裡要感謝 C.H. 大大的熱心,才能讓我和上百人都能夠使用這個服務) 的這篇文章留言,他會透過「邀請共同編輯一篇文件」的方法邀請你去註冊帳號(一篇文章上限 50 人,透過 e-mail 就能註冊)。或是留 e-mail 給我,我應該也可以學 C.H. 大大寄邀請的 mail 出來才是。真是期待 Google 合併完成後這個服務會變得更加方便或強大,好歹這可是 Google の 野望裡企圖搶食 M$ Word 的主力部隊哩~

2006-06-20

賴家王老五 & 袋鼠族

這禮拜看了這部電影:賴家王老五(Failure to Launch,是賴在家裡的王老五,並不是男主角姓賴...),讓我聯想到之前在網路上看到的「新名詞」:袋鼠族。所謂的袋鼠族也稱為單身寄居族,最早這個現象和名稱是從日本出來的,泛指那些「到了應該獨立的年齡卻不獨立,賴著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單身上班族。這是個負面的社會現象,因為結婚率、生育率日益降低,經濟發展、社會風氣和文化潮流都會受到影響,雖然這也是大環境所致,但社會學家對此現象也提出了一些警訊。

如同「賴家王老五」電影裡說的一樣,住在家裡有父母照料一切,不用擔心房租、環境整潔和飲食問題,沒有太大的生活負擔和後顧之憂,還可以把平常的薪資所得拿去買自己想消費的奢侈品,到處玩樂,感情上也可以無所忌憚地大談戀愛遊戲,「這才叫生活啊」!如果女朋友想要進一步發展關係(婚姻),男主角就把她帶回家,讓對方知道自己還賴在家裡的事實(還要爸媽出來露個臉),通常女生都會「受不了」馬上就分手,然後他就可以「被動地」結束這段戀情,然後再去開始下一段。但照顧他三十幾年的父母,總不可能照顧男主角一輩子,所以也找上專家:請女主角出現幫忙解決問題,看能不能把他兒子「趕出去」獨立生活。

當然,因為國情不同,我們傳統幾代同堂的觀念並不適用「袋鼠族」的定義,成年後甚至結婚還是可以和父母住在一起,只是獨立前是父母照顧你,獨立後該換你照顧父母。也因為有獨立了以後的責任,不管是經濟上、生活上,自己也該要有一些承擔和改變,如果還是像以前一樣什麼都依賴著爸媽(不一樣的也許只有會拿些錢回家吧),那充其量也算是會出外覓食,但還是會躲回育兒袋比較大隻的「袋鼠」而已。

可能因為家裡兄弟多,我一直想著要搬出來過獨立的生活,現在房子也有了,一個禮拜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住在那邊,卻還是「狠不下心」和老媽講從此就搬過去了。因為家裡的成員越來越少,爸媽忙碌一輩子也好不容易清閒下來,反倒有點像「孤單老人」,老哥老弟回到家就躲在個自房間看電視玩電腦,只剩我待在客廳陪他們看「金色摩天輪」,一起對著誇張的劇情在罵。雖然在家裡生活還是習慣賴著爸媽,但爸媽也喜歡小孩這樣賴著,當自己住在外面,什麼三餐、打掃、洗衣服、採買、大小稅金和費用都要自己處理的時候,才更能體會爸媽的辛苦。賴在家裡沒什麼錯,不過如果到了一定年紀,生活起居還要爸媽照顧,不能幫忙分擔責任或是反過來照顧爸媽,那還是該被趕出去啦~

2006-06-19

ISP 跳槽

用 SONET 也將近兩年的時間了,本來對他們的服務和品質(還有贈品)都算滿意,在試用半年後也升速到 2M/256K,用起來並沒有發生過問題。但這兩個月來狀況頻頻,除了它提供的網頁空間常常連不上(我 Blog 的圖本來大多都放在那邊,因為這個問題我還花了兩天把照片都移走,現在都移到 MSN Space 的相簿裡),後來誇張到連國外網站斷斷續續,就連想上國內網站偶爾都還要靠運氣!?這真讓我火冒三丈!和他們的客服反應過三四次,只能頻頻和我道歉,說什麼線路商還在調整、恢復的時間不能確定,這樣拖了我一個多月,無法改善我只好換掉。

繼上次手機門號跳槽到 HINET 之後,評估結果網路服務商 (ISP) 我也跳到 HINET 了(因為我家離機房距離過遠,不用勸敗 8M 了,上不去的,所以還是維持 2M/256K)。沒有比較便宜、也沒有什麼好贈品(宏碁滑鼠一隻加上三百塊禮券),我要的只是連線穩定,所以即使轉換 ISP 一定要臨櫃辦理,而且還要收異動費兩百塊,我還是「義無反顧」地換掉了。(為了連線品質,敗家是一定要的!)

上禮拜五來裝(臨時跑來,還要我臨時請假),設定完後我去測試調整前常常連不上的國外網站,順得很!雖然 HINET 服務速度和品質還有待加強 (*),但線路頻寬和連線品質還是最好的。連線成功後,我也順便更新了頻寬分享器 (Asus WL500g) 的韌體(我已經改過機了,這次是換新版),想說有空要在上面從新規劃再跑些服務,操操看 HINET 的頻寬數據如何,服務能不能頂得住。(不過我的 Router 可能會先頂不住吧~)

*: 我需要固定 IP,但竣工以後要等作業流程拖我兩三天才能申請?還好我打電話去ㄠ他當天下班前就搞定了,不過是要用 PPPoE 撥號登入後才能取得 IP,和 SONET 直接發 STATIC IP 不大一樣...

2006-06-16

台灣是全球垃圾郵件的集散地?!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標題相當聳動:「Taiwan fingered as the hub of spam distribution」,內容是一家叫 CipherTrust 負責做郵件安全軟體的公司,針對網路上垃圾郵件 SPAM 所做的統計和調查,結果發現:網路上的垃圾郵件負責散佈的伺服器有 64% 都位於台灣!其次是美國 (23%),第三是中國大陸 (3%)。這個「前三名」的比例實在相差有夠懸殊,但重點不是在排名,而是台灣垃圾電子郵件氾濫的現象,嚴重的程度上已經是世界第一了!(雖然這個數字,和 Sophos 在今年四月公布的資料實在相差太多了,本來我們在 "dirty dozen" 裡還是最「乾淨」的,沒想到才兩個月就變最髒的了?)

參考資料:
* Taiwan fingered as the hub of spam distribution - by CipherTrust
* Sophos report reveals latest 'dirty dozen' spam relaying countries - by Sophos

先不管這份調查報告的樣本數、取樣方式和分析方法為何,也不管結論可不可信,我直接看我常用的幾個信箱「垃圾郵件」資料夾裡的廣告信,平均每天都會有三四十封以上的垃圾信件進來!從標題看來,舉凡色情、兼差、貸款、行銷、盜版、購物,都是「正體中文」的內容,除了「網路服務」「宅配」等沒有實體店面的廣告之外,而敢有標的地址的地方果然都是在台灣(像是某課程的報名上課地點、購物貨源、貸款銀行)!我不知道台灣以外的垃圾信件氾濫的實際狀況為何,但確定的我實際在使用的一些信箱受到垃圾郵件轟炸的狀況都很嚴重,而且,大多來源都是台灣的公司。

我手邊也有很多免費的電子郵件帳號,像是 Hinet 的、ISP 送的,這些我從來都沒有在用,雖然它們也都有擋垃圾信的機制,但是裡面還是會被塞一堆垃圾郵件(大概有三分之一,是這些送你郵件帳號的服務商灌的!)雖說「拿人的手短」,但送你一個會被垃圾郵件灌爆的免費信箱,你會喜歡用嗎?反觀我現在用的 GMail,其中有一個帳號也從來沒在用,兩個月來裡面垃圾信件的數量才五封,一樣是免費的、沒有在用,為什麼差那麼多?!

很多國家已經致力於「垃圾郵件防治法」的制訂,這些提供服務或「跳板」的伺服器或服務商一旦被查到,依情節輕重會被處以罰款的處份,我想台灣的立委「豬公」們平常都不會收電子郵件的吧?所以感受不到「民生疾苦」。對那些亂發垃圾郵件的伺服器,我吹不長你也拉不破你,只能任人宰割繼續讓他們轟炸?去買或使用擋垃圾信件的裝置或服務?防堵不可能到百分之百,但只要「誤判」擋到一封重要信件就「挫賽」了。根本之道還是杜絕這些該死的行銷手段(在未經對方的同意下禁止寄送這類垃圾郵件),而此舉也只有立法一途能處理了,不過這點要仰賴號稱為「國家亂源」的立委們?要等通過可能遙遙無期吧?!

2006-06-11

網路書籤三部曲 - Bloglines

前兩篇(首部曲二部曲)介紹了兩個網路書籤服務,其中 Del.icio.us 我拿來收錄網站書籤,然後透過套件和我本地端的瀏覽器的書籤自動同步,另外我用 HEMiDEMi 來收錄網路文章的摘要,以便不時之需的參考和查詢。這兩個免費的服務是用來幫我去收集和紀錄一些網站和文章的連結,那時下最流行的 blog 呢?

Blog 是用一篇篇不定期更新文章所構成的網站,平常你要知道對方有沒有更新,除非自己沒事去連一下看看有沒有新 po 文才能夠知道。如果用 MSN Space 來寫 blog ,還能有綁死死的 MSN Messenger 「黃色小花」(還是黃色星星)會通知你,但是其它的 blog 只好乖乖自己手動去查。

現在很多新聞網站、論壇和 blog 都有支援 RSS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我相信很多人還不知道什麼是 RSS,更別說去裝什麼本機的 RSS Reader 軟體了。說穿了它透過檢查一個隨網站內容變動而更新的檔案(XML)的來瞭解該網站的狀況,只要有新消息或文章,網站更新時該檔案也會被變動,如果你有使用什麼軟體或服務定期會去檢查這個檔案的更新狀況,你就可以知道該網站有沒有新文章。就像訂報紙一樣,一旦你訂閱 (subscribe) 這些支援 RSS 服務的網站,你就可以透過軟體或網路服務去知道這些網站有沒有更新,不只是通知,甚至可以透過該軟體或服務提供的介面,直接只閱讀那些新文章,而不用一定要連到那個網站首頁去。

如果還要裝軟體,把那些資料記錄在本機裡又不符合我「到處都可以看」的習慣,所以就又找上提供這類網路服務最久最具規模的 Bloglines。你可以叫它 Blog 線上閱讀器,顧名思義,它可以幫你把你想關注的那些網站更新狀況定期回報,樹枝狀列出來讓你像看報紙一樣,不過為省頻寬,它只列出你未讀的消息,看過的部分將不會顯示出來(除非你指定時間,要求它顯示才行)。如果你另外安裝他們提供的 Notifier 「接收器」公用程式,它就會定時通知你訂閱的網站有新消息囉!同樣的,我用 Firefox 瀏覽器,它也有專用的套件可以與瀏覽器整合:Bloglines Toolkits,透過這些 Notifier 的套件,我一打開 Firefox,除了會通知我 Yahoo! 、GMail 信箱新信件的狀況,就連我訂閱的那些網站的狀況,瀏覽器都會定期回報通知我,「有新文章了喔」,這些免費的服務和套件實在是太方便了啊!(其實是我越來越懶了~)下面這張是我現在 Firefox 的狀態列,那個 B 的圖示有「紅色星星」就代表我訂閱的 blog or 網站有新文章~

不可免俗的,如果你看到有些網站有提供人家 RSS 訂閱的服務,那該怎麼樣加到自己的 Bloglines 裡面呢?一樣,透過手動建立連結來達成,這一行 Javascript 是:

javascript:location.href='http://www.bloglines.com/sub/'+location.href

如果該網頁提供多種版本或多個資料來源的訂閱服務,這時候 Bloglines 會列出他偵測到可以訂閱的檔案,你就勾選一下按確定,該網站的更新狀況就被你給「訂閱」了,Bloglines 提供的服務也會定期匯報這些網站的更新消息,你也可以用這個線上的 RSS Reader 去閱讀這些新消息,任何地方都可以掌握最新的資訊。結合上面介紹的 Del.icio.us 和 HEMiDEMi,我現在 Firefox 的書籤工具列有三個「按鈕」,當我看到好網站、好文章或是好的 blog,只要押其中一個「按鈕」,就可以被我收下來了~(用 IE 的人也可以用「連結」來達成一樣的效果)

還是一樣,如果你的網站或 Blog 有提供 RSS,也想讓讀者點一下按鈕就能訂閱,只要在網站上放一個類似以下的按鈕,貼一段連結語法(好啦!最後一次再以我的 Blog 為例):

http://www.bloglines.com/sub/http://feedproxy.google.com/abinlee

範例(還是自己做的...):
加入 Bloglines 訂閱

除此之外,Bloglines 可以替你找出你可能會感興趣的 subscription (不知道怎麼找的,還蠻厲害的),你也可以分享交換你自己訂閱的網站給別人(沒錯,這也是社會性書籤的行為~),它也提供正體中文的使用介面(雖然翻譯的很爛),甚至也提供你 Blog 空間和剪輯 (clipping) 的功能(你可以用 Bloglines 提供的空間寫 Blog,或是拿它來剪貼或節錄其他 blog 的文章),提供相當完整 blog 的相關功能。不過,我還是只把它當作線上閱讀器~呵呵~有興趣可以試試看這個專業的線上 RSS 閱讀器。

官網(中文版):http://www.bloglines.com/?Lang=tradchinese

網路書籤二部曲 - HEMiDEMi

上一篇提到的是國外的網路書籤服務,通常我會拿來記錄我常去的「網站」,通常都是一些討論區、官方網站的首頁。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經驗,網路上看到一篇不錯的文章想要把連結記錄下來,但它只是一篇參考性的文章,你並不會每天沒事去看一次,了不起是需要參考的時候翻一下,這樣的一篇文章,你也會塞入你資料越來越多的書籤夾裡嗎?像我書籤裡記錄了一兩百個網站,如果要再把我覺得不錯的連結和文章一起併入我的網路書籤裡,那光分類和搜尋我要的連結或網站整理起來就很累人。

所以除了前一篇我用的 Del.icio.us 之外(拿來收錄網站),我找了另外一家國內提供類似服務的網路書籤商:HEMiDEMi(拿來收錄文章)。雖然收錄文章的行為也叫收集書籤(因為都是紀錄 URL),但我比較喜歡另外一種講法:「網摘」,因為我的目的是用來摘錄我覺得不錯的文章到我的網路服務帳號裡,哪天我需要參考資料的時候,不管在哪裡我都可以找到我收錄的文章。這樣和書籤記錄的網站網址還是有些差別。

選擇 HEMiDEMi 的主要關鍵有兩點,第一點,它是台灣人搞出來的網路服務,同樣有書籤文章分享的功能(它的出發點也是共享書籤),不像國外提供服務裡都是世界各地的文章和網站(如果最 popular 的是篇法文文章,鬼才看得懂啊!),HEMiDEMi 的「網摘」內容大部分都是中文,會員也大多是華人,該網站的技術能力和服務品質也還有一定水準(功能持續更新中),這樣免費台灣服務商的服務一定要支持一下~

第二點,它也提供網站縮圖檢索的功能。有時候你收錄的文章一多,除了看自己寫的 description、分類或 comment 之外,如果還可以有該網站的縮圖快照就更一目了然了。另外像是與瀏覽器的結合、RSS 的支援,HEMiDEMi 都有表現出該有的「誠意」,在中文環境裡這樣的網路書籤服務還有相當不錯的口碑。

和 Del.icio.us 一樣,如果要把喜歡的文章摘錄到你的 HEMiDEMi 書籤裡,也是在「我的最愛」、「連結」或書籤裡手動加一個連結,內容是下面這一行 Javascript:(很長喔!但請注意以下還是要貼在同一行裡)

javascript:desc='';via='';if(document.referrer)via=document.referrer;if(typeof(_ref)!='undefined')via=_ref;if(window.getSelection)desc=window.getSelection();if(document.getSelection)desc=document.getSelection();if(document.selection)desc=document.selection.createRange().text;void(open('http://www.hemidemi.com/user_bookmark/new?title='+encodeURIComponent(document.title)+'&url='+encodeURIComponent(location.href)+'&description='+encodeURIComponent(desc)+'&via='+encodeURIComponent(via)));

比 Del.icio.us 多一點的是,如果你要節錄部分文字當作對這篇「網摘」的簡單描述,你可以用滑鼠先選擇你要節錄的文字再去點一下這個連結或按鈕,它會自動貼入對應的欄位,對整理文章或分享比較方便。

同樣的,如果你的文章或 Blog 也想讓讀者點一下按鈕就加到對方的 HEMiDEMi 書籤裡,你同樣可以在你的網站上放一個類似下面的小按鈕,貼一段連結語法(再以我的 Blog 為例):

http://www.hemidemi.com/user_bookmark/new?url=http://abin.twidv.com/&title=Abin's%20Note

範例(小圖還是自己做的喔~):
加入 HemiDemi 書籤

國內類似的網路書籤服務還有智邦 URL 的 MyShare,有興趣也可以去比較參考一下。我對對岸提供的服務比較不感興趣,什麼天天網摘、35766(上網去溜溜?!... Orz),所以這裡就不列了)

官網:http://www.hemidemi.com/
我的網摘:http://www.hemidemi.com/user/abinlee

2006-06-10

網路書籤首部曲 - Del.icio.us

社會性書籤(Social Bookmarking)是現在網路上流行的一種免費服務之一,也可以叫它「網路書籤」,主要的概念就是把個人常上網站的連結和群組儲存和分享在網路上,藉著搜尋技術或是推薦分享的機制將這些書籤(或有人習慣叫它「我的最愛」)在網路上散佈,一方面方便自己使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達到書籤共享、資訊交流的目的。

對我來說,分享是其次,因為我有很多台 Desktop,每台電腦都有自己的「書籤」,在家裡或在公司要查某個資料的時候,往往發現那筆書籤沒存在現在使用的電腦上,動不動就要備份或同步幾台電腦裡的書籤資料,實在太累了,如果可以把書籤都存在網路上,要用的時候不管在哪隨時就有最新同步的書籤可以用,這樣多好,所以這類「網路書籤」服務的儲存功能對我就很重要了。

在這個領域做得最大最久的莫過於 Del.icio.us 美味書籤,而它也是第一個提出類似概念的服務廠商,我記得幾年前就申請過了,但是一直沒去習慣它的操作和分類。因為一般「我的最愛」都是用樹狀結構來儲存書籤,但 Del.icio.us 用的是 Tag (標籤,和 GMail 的 Label 一樣),樹狀結構只是用來做一對多的分類群組,沒有搜尋檢索的作用,所以像我也都會取什麼「亂七八糟」「值得去逛」之類的目錄來做書籤分類。但是 Tag 在網路上是會被納入搜尋引擎檢索的關鍵字,一個書籤可能分屬多個類別(像遊戲論壇,就同時屬於「遊戲」和「論壇」兩個類別),用樹狀結構來管理屬性比較複雜的書籤其實是不夠的,所以我也強迫自己去適應這個分類習慣。

在使用上,以前是直接點「我的最愛」去看自己存在本機的書籤,現在要連到自己在 Del.icio.us 上的入口書籤頁面 (http://del.icio.us/user_name,基於分享,每個人都可以看到你所有的書籤,除非你將特定書籤設作 private 不予公開),坊間有很多軟體工具也可以自動幫你把 Del.icio.us 的書籤和「我的最愛」目錄去同步,這樣不管在哪台電腦都有同步的書籤可以用。(我現在用 Firefox 瀏覽器,用的是 Foxylicious 套件,打開瀏覽器會自動下載你在網路上的書籤,與 Firefox 的書籤資料同步)

補充使用上的兩個問題:第一,我怎麼把我喜歡的網站加到 Delicious 裡?除了裝外掛程式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我的最愛」、「連結」或書籤裡手動加一個連結(某些瀏覽器直接複製拖拉新建連結也行),內容是下面這一行 Javascript:

javascript:location.href='http://del.icio.us/post?v=4;url='+encodeURIComponent(location.href)+';title='+encodeURIComponent(document.title)

以後看到想收入你書籤的網站,就點一下這個連結或按鈕,輸入你分類的標籤按確定,它就會被儲存到 Del.icio.us 裡了。

第二,別人看到我的網站,有沒有辦法讓對方點一下連結就加到對方的 Del.icio.us 網路書籤裡呢?

你可以在你的網站上放一個類似下面的小按鈕,貼一段連結語法(以我的 Blog 為例):

http://del.icio.us/login/?url=http://abin.twidv.com/&title=Abin's%20Note

範例(小圖自己做的喔~):
加入 Del.icio.us 書籤

這樣人家如果也有 Del.icio.us 帳號,點一下就能讓對方讀者收錄你的網站了。國外類似的網路書籤服務還有 BlinklistBlogmarksFurl,有興趣可以去比較參考一下。

官網:http://del.icio.us/
我分享的書籤:http://del.icio.us/abinlee

2006-06-08

這就是台灣的媒體?!

台灣的新聞媒體水準之低下應該大家都知道,但是造就這種亂象的其實就是愛看這些消息的鄉民們,有需求才會有供給,如果大家罷看,讓台灣少一些「新聞台」,或是撥新聞的時間少一些,這些「桶媒」才會被趕出我們的電視機。小小的台灣哪發生那麼多事情啊,現在的媒體為了「績效」「獨家」,沒有新聞就只好「舉一反三」,自己生出新聞來。

駙馬被抓走靜待司法調查,連落井下石的「石頭」都丟完了,沒啥好報就來翻翻舊帳吧~無聊的記者有的去翻以前的影片剪出片段回顧「證明」這對夫妻以前的互動就已經顯示問題的「跡象」,有的去找以前介紹他們認識的人訪問,這樣也可以是一篇「新聞」?再無聊一點,跑去找公主的前男友訪問,不得其門而入也可以這樣生一篇出來,這些傢伙實在是...

東森新聞 (2006/06/06 18:57):戀情因趙建銘介入而結束?陳幸妤前男友低調不願多談

這樣的新聞很明顯是灌水的,水分充足,但這些文字是怎麼生出來的?請看這位「前男友」當事人現身說法,事實揭露:

中時電子報 (2006.06.08):多廉價的獨家!

如果你是當事人,又不像「李泰安」一樣愛和媒體玩(面對媒體神色自若、談笑風生,還主動提供「賣點」給這些白癡記者,玩弄媒體於股掌之間,此真神人也~),有這樣的「獨家」作何感想?新聞媒體也該接受大家的公評和監督,可惜現在並沒有什麼有效的管道和途徑去「懲治」這些記者和媒體,有的只有大眾輿論的壓力可以稍稍出口氣。也許於事無補,但這類的事件還是值得大家去唾棄和抵制!

文章引用:東森記者,有種就署名 !!

2006-06-07

Google の 野望

最近 Google 的動作頻頻,每一個新服務似乎都是正對著 M$ 而來。微軟從個人電腦軟體起家,到現在雄霸天下,主要靠的是它的作業系統和辦公室軟體,除此之外,在企業應用和網際網路也是基於其軟體領域的專長加以發揚光大,因此有了現在的一番田地。但是這麼龐大的帝國總有「能人志士」一直努力不懈地挑戰它的地位,但最後常常像是「動亂」一樣地被「平定」,只要 M$ 想要擴張版圖的領域,沒多久不是被征服,要不就是不敵自行投降。不管是作業系統、瀏覽器、應用程式、資料庫、伺服器服務,甚至即將染指的防毒軟體、儲存和線上服務,只要它想跨入的軟體領域,相關 Vendor 無不戰戰兢兢嚴陣以待。

由搜尋引擎起家的 Google,透過「自由」「創意」「免費」等口號吸收自願者,漸漸也變成網際網路上的另一股力量,在其提供的服務都造成莫大的迴響和支持之後,雖然規模和 M$ 帝國還是相差甚遠,但它挑戰微軟的野心昭然若揭。雖然帝國也不時推出因應的對策和部隊進行鎮壓,但是好像成效不大,這也對「反微軟聯盟」組織份子有了莫大的鼓舞,在網際網路上奔相走告推廣各種號稱「比微軟更好」的軟體和服務,企圖撼動帝國在軟體上的地位。Google 是不是能夠建立另外一個足以和微軟分庭抗禮的「政權」尚未可知,但很多的「戰略」明顯都是要挖微軟的牆角。

微軟的優勢在單機軟體,而 Google 則是在網際網路。從搜尋引擎 Google Search (vs. MSN Search) 之後,再推出 Google Mail (vs. Hotmail)之後,接著又來 Google Talk (vs. MSN Messenger),還有一堆像 Google Maps (vs. Windows Live Local)、Google Groups (vs. MSN Groups)、Blogger (vs. MSN Space)、Google Toolbar (vs. MSN Toolbar)、Google Desktop (M$ 綁在 MSN Toolbar 裡)、Google Personalized Homepage (vs. Start page),還有像 Google NotebookGoogle ReaderGoogle VideoGooglemark 等微軟沒有的服務,不管誰先誰後誰抄誰,兩軍對峙的情況已經相當明顯。在應用程式方面,Google 今年初還「整理」了一堆 Freeware 兜成的 Google Pack,除了有買來的照片處理軟體 Picasa 、地圖軟體 Google Earth 和之前推出的一些服務軟體工具之外,裡面還有 Norton Antivirus、Adobe Reader、Firefox 和 Realplayer,哇!真是劍拔弩張啊~大家引頸企盼 Google 如果也可以出個免費好用的作業系統和辦公室軟體,那麼兩造才算是正式宣戰開打了吧!

作業系統是還沒聽說,不過「辦公室軟體」Google 倒是悄悄地在進行,不過,並不是以應用程式的方式。三月聽說 Google 併購了一家提供「線上文件處理」的公司 Writely,它提供透過瀏覽器就可以編寫文件的免費服務,不但可以存成 Word 檔、HTML 檔,甚至還有 PDF!(還可以 Share,當網站、Blog or Wiki ?!)我去申請了帳號,不過公司服務還在整併中所以還沒回覆我,到現在還沒用過。(聽說用過的都說讚?)

「Word」 有了,那「Excel」試算表呢?有!今天 Google Lab 釋出了 Google Spreadsheets,一樣透過免費註冊正開放使用。我不會用試算表,用不著也懶得去比較。Access 資料庫和 Powerpoint 簡報軟體目前還沒有,但是類似 Outlook 的服務(Google Mail + Google Calendar)也算是有對應的 Solution,Frontpage 就勉強用 Google Page Creator 對陣,對於與微軟「辦公室軟體」對決 Google 的「部隊」雖然仍不成氣候(還在 Beta 或是實驗室 Google Lab 裡,而且是免費網路服務而非應用程式),但從 Google 「招募」而來的各個「兵種」其野心應該是再明顯不過了。

對使用者來說,大家都該樂見這樣的競爭,因為獨佔或寡佔的市場只會導致發展的遲緩,每個人應該都希望有更好用、更便宜的應用程式或服務可以用吧~在隨處可以上網的環境下,只要搭配一個瀏覽器(不一定是 IE),就可以有各種免費甚至更好的軟體或服務可以使用,聽起來是個不錯的遠景。目前要完全取代 M$ 的作業系統和軟體似乎還有點太過(像愛吃「蘋果」的朋友們),但有更多的選擇才能讓 M$ 和軟體市場更進步,也更能切合使用者的需求,不是嗎?

Google 目前的「軍隊配置」:http://www.google.com/intl/en/options/index.html

還在招募和實驗的「新兵種」:http://labs.google.com/

2006-06-04

「掰喀」,腫了~

週末沒事會和張姓、溫姓友人去打球,雖然地方在汐止鳥不生蛋的地方,但是因為知道的人少,所以場地很空,價位也比市區的便宜。

不知道是痛電兩位友人以後體力不支,還是球鞋太鳥,在第二輪對上號稱「鳥蛋羽球社社長」的張姓友人時,一記後場抽球腳就扭到了,哇!從小到大我好像很少有這樣受傷的經驗,其實國小的時候就有習慣性的腳踝扭傷,不過是因為走路習慣不好,國中以後就好了,這次一扭事情好像很大條,隔天醒來腳踝腫了起來,看起來還黑青一大片~

死了~現在走路都還有點困難哩~希望兩三天腳就可以好,「掰喀」真的是很不方便,不但沒辦法從事一切體育活動,就連到處去溜答都會懶~看來要運動還是要「敗」一些「專業」一點的裝備(羽球鞋?!)來保護自己,尤其「年紀大了」,筋骨好像經不起這樣亂操亂搞~

引用張姓友人高檔相機拍出來的兩張照片(不要問我,打球幹嘛帶相機啊...),看看他們興災樂禍的嘴臉,喂~

Firefox 密技

用到現在為止,Firefox 真的是很有彈性的一個瀏覽器軟體,我大部分和網路有關係的需求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套件去「外掛」,最多就調調套件設定,已經找不到什麼好挑剔的地方(除了消耗太多系統資源~)。除此之外,我還是有對 Firefox 的「組態」做一點修改,怕忘記所以在這邊記下來。

1. Firefox 搬移備份技

因為套件和設定為了因應多重使用者的需求,設定檔 (Profile) 會被建立在 C:\Documents and Settings\你的登入帳號\Application Data\Mozilla\Firefox\Profiles 下面,有些套件設定檔會把「絕對路徑」寫進去。一旦你換了電腦、安裝的目錄或是登入的帳號,這些套件和設定就沒辦法被複製和備份了。所以如果你裝完 Firefox 後還使用過它裝過套件,組態檔建立後本密技就不能用了。(或是,你要犧牲現有的 Profile 從頭來)

密技的目的是讓你可以設定你 Firefox 使用者 Profile 的路徑和位置,避免因路徑不對導致你 copy 整份 firefox 做備份還原的時候發生問題。在「開始」->「執行」貼入以下命令執行:

firefox.exe -profilemanager

跳出來的設定視窗,當你新增一個 Profile 時可以讓你指定你的 Profile 目錄(通常我指定到 C:\Program Files\Mozilla Firefox\profile,以後備份複製時只要備整個 C:\Program Files\Mozilla Firefox\ 就好,還原解壓縮就行)。如果沒跑出視窗,代表你已經有存在的 Profile 了,除非犧牲掉(砍掉)你現在原有的設定重頭設定你的 Firefox,那些被寫入絕對路徑的套件是不能被備份的。原文可以參考這裡

補充一下,如果你也打算用這個辦法來建立組態檔以便備份和複製,記得備份前先砍掉 Profile 目錄下面 Cache 裡的東西(這是你看網頁留下來的暫存檔),這樣你 Firefox 的備份大概就會只有 7~8 MB。

2. 「加長型」搜尋引擎列

會不會覺得 Firefox 的內建搜尋列太短,網址列太長?只要關掉你的 Firefox,在你的 profile 目錄下的 chrome\userChrome.css 裡面加上下面這一段(如果目錄和檔案不存在,那就要自己建一個出來):

#search-container, #searchbar {
-moz-box-flex: 200 !important;
min-width: 100px !important;
max-width: 400px !important;
}

重新執行 Firefox,你就會發現你的搜尋列從原來的 200 pixel 加倍到 400 pixel,而且會隨視窗縮放變大變小,還不夠長的話再調整上面的參數。

3. 增加好用的搜尋引擎

還用 Google or MSN 的 toolbar 工具?那遜掉了~如果搜尋列除了可以整合 Google、MSN 和 Yahoo 三種搜尋引擎自己挑著用,還可以讓你查單字(免費還有發音喔)、查百科全書,還有查拍賣、奇摩知識+,甚至敲地址出來地圖!這才叫「萬能搜尋列」!

有興趣可以到正體中文網站的這裡新增搜尋引擎(一個「搜尋引擎」包括一個設定檔和圖示),也可以去英文官方網站的這裡找。右邊「炫耀」一下我現在有的搜尋引擎。

如果想像我「自訂」出來的引擎有中文顯示,要在 .src 的引擎設定檔裡加上一行:(檔案在你的 Profile\earchplugins 目錄下)

sourceTextEncoding="2"

使用:假設我想在 Y 拍找二手電視,就選擇 Y 拍的搜尋引擎,然後再搜尋列敲「電視」就行了;同樣的,如果我想看某個地址在那裡,選擇 UrMap 的引擎再貼入地址,就可以直接秀出該地址附近的地圖了~這種瀏覽器結合搜尋引擎和網路服務的方式很方便,如果買不起 Papago (地圖軟體)或是 Dr.eye (翻譯軟體)的人,這樣將就著用也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