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30

Be Quiet! Power4 350W 電源供應器

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月初才因為硬碟壞軌,跑去光華買了兩個新硬碟,用得好好的才以為天下太平了,結果前幾天桌機用到一半,要去接阿米回來、順手關電腦的時候,想說等等還要用,突發奇想「手賤」選了 Windows 7 關機選項中的「睡眠」,等電腦看似進入睡覺模式後就出門了。回到家想說繼續剛剛的工作,結果壓下電源鍵卻沒有反應!面板的電源燈一直亮著,好像還在睡眠中,隱約聽到主機內的 CPU 風扇和機殼風扇還在轉,但卻沒辦法叫醒電腦,不管是壓著電源開關多久、或是敲打鍵盤和滑鼠(USB 喚醒),狀況一樣沒有改善,喚醒失敗只好狠下心來拔插頭關電啦!令我瞠目結舌的是,拔下插頭若干時間後再插回去,電腦竟然恢復剛剛「叫不起來」的狀態:沒按開關面板卻亮了起來,主機內的風扇恢復動作,但就是不能成功開機(其他元件都沒供電),不管採取什麼動作,電腦依舊紋風不動,最好 Windows 7 的「睡眠」是能夠睡那麼深沈,拔插頭都叫不起來的啊!拆機殼重操 DIY 的舊業,開始檢查機殼內的所有元件,已經測到把所有元件拆下來重裝,甚至還 Reset 主機板清掉 CMOS 設定,插回插頭依舊是主板有供電(LED 有亮)、部份風扇通電轉了起來,但怎樣就是不能開機,不會是碰到我最討厭的狀況:主機板或電源供應器掛點了吧!狠下心把整串電源供應器從電腦裡拖出來,單純接上主板通電,狀況依舊,但我注意到怎麼電源供應器風扇沒轉,開關旁有個紅色 LED 反倒拼命在閃爍!因為我的主機用的是比較瘦的西華標準機殼(渾名「吉娃娃」),電源供應器是前置的,所以沒注意到 Power 上有這個燈號(所以連 Power 上的開關也按不到、只好拔電線),拿出 iPad 上網 Google 找答案,才發現這是七盟 350W Power Supply 獨有的設計,在電源供應器上做了個除錯用的 LED 燈!正常情況通電後會持續亮著,一旦閃爍就代表有問題發生,可能是元件老化、對外的供電電壓降低到門檻值以下,或是偵測到智慧溫控風扇不轉了,為保護主機板和上面的元件不被波及,電源供應器會啟動防護機制,反正燈在閃就是表示有問題發生,在安全的前提下會做有限度的供電。到此算是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想說上 PChome 先買一顆電源供應器備用就是。

近年來電腦用的電源供應器也變成了顯學,從不起眼、跟著機殼一併賣的「機殼牌」,到現在越來越多專做 Power Supply 的廠商,單價也能上飆到數千塊之譜,PChome 電腦週邊版都幾乎能成為專區了!可能是現在電腦元件為求 Cost Down,壽命和用料都大不如前,身為電腦動力來源的電源供應器,在穩定電壓和保護元件的角色更顯重要,高品質和用料好讓成本飆升,使電源供應器也做出了明顯的市場區隔。幾年前買電腦我個人愛用 SevenTeam 七盟的產品,主要是這家廠商在電腦的電源供應器上耕耘許久,東西穩定價格也還能接受,除此之外還有貴森森的海韻 SeaSonic,不過實在太貴買不下去。這幾年沒碰電腦組裝的工作,回過頭來看看 Power 這一塊,怎麼都是一堆沒聽過的廠商啊!跑去討論區爬文,人家推薦的不再是七盟、海韻、台達電之流,而是一堆新興的廠牌產品,而且除了單純瓦數的大小,還有像是日系電容、風扇尺寸(當然要靜音)、轉換功率、認證和保固時間等等的差別,一分錢一分貨,厲害的電源供應器還有喊到五六千塊以上的哩!不過我已經不是「玩家」,只是要一個能推得動舊主機的電源供應器,一方面沒超頻、週邊又不多,也沒有吃電怪獸的高檔顯示卡,最後決定買入門款的 350W 的等級即可(一台光碟兩顆硬碟、還有一張靜音顯卡應該綽綽有餘,原來的 350W 這樣不就推了好幾年),而且其實「瓦數」不是重點,電源轉換率高才是王道,同樣 350W 的 Power Supply,轉換率高的硬是能夠推得動比較多週邊,而且轉換效益好也代表了比較省電(因為轉換過程不會把電浪費在無謂的熱上面),這倒是前幾年挑選電源供應器還沒有的觀念。因此後來電源供應器有在推一個所謂「80 Plus」的標準(還有白牌、銅牌的等級差別),顧名思義就是電源轉換率要達到 80% 以上的效益,認證等級越高則代表轉換效益越好(當然也是越貴、越高級的意思)。扯了那麼多,我要找的只是堪用、耐用,而且不要太貴的 Power Supply 給舊電腦用,只是不要「機殼牌」等級的東西,結果隨便一找都要一千五百塊以上(好貴),都這種等級只好挑好一點的,直接在 PChome 上點了 BQT (Be Quiet!) 最便宜的產品(其實有想買模組化的 Power 啦,不過更是貴啊)~

2011-04-28

新加坡尾牙五日遊 (Day 3)

(續前篇)在新加坡的第三天,就整個是旅行團行程了。離開 HARD ROCK、將所有行李上車,一整天要搭著遊覽車攻略一個個表定的景點。新加坡是個多民族組成的國家,其中華人佔七成以上,馬來西亞和印度人則佔兩成多,加上曾為英國殖民地,官方語言涵蓋了英語、華語、馬來語等等,在宗教上更是廣納百川,佛教、回教、天主教等宗教的建築和教派都因多民族共存而更多元化。雖然新加坡政府致力打破不同民族之間的隔閡,讓大家都能以新加坡人的身份融合在一起,不過早期移民的群聚地緣關係,還是讓不少地區擁有該民族濃厚的地域特色。像我們要去的第一站「牛車水」,英文就大喇喇叫「China Town」,顧名思義當地是最早中國移民群聚的地方,這些華人大多來自中國的東南沿海(廣東、福建),百年前搭乘帆船遠渡重洋到新加坡,因此這裡有些閩南語、潮州話都還能通。之所以叫牛車水而不叫唐人街,是因為早期新加坡缺水相當嚴重,當地居民都要長途跋涉用牛車載水過來,簡單的地名其實反映了當時華人移民開墾的艱辛。這個區域我們只攻略一個點,就是在牛車水大廈前面的「佛牙寺龍華院」,這是當地華人的信仰中心,我們則以參觀一般寺廟的心態來看看。台灣的廟宇大多是一到兩層樓,主殿供奉主神,規模大的話還有偏廳能供奉其他神明,這間佛牙寺外觀是座四五層高的大樓,每層卻有著中式的斜頂和屋簷,導遊直接領著大家坐電梯上到四樓、先參觀樓上的「佛牙舍利」,接著才解散讓大家四處參觀,最後各自回到旁邊停車場的遊覽車上集合。台灣越古老、香火越鼎盛的寺廟總是人聲鼎沸、香煙裊裊,屋樑房舍則會被薰到黑黑亮亮,但這間佛牙寺卻是窗明几淨,四處金碧輝煌,雖仍不失莊嚴肅穆,但習慣傳統廟宇的我們還是覺得格格不入。和大家一起找從斯里蘭卡來的「佛牙」在那裡(要用放大鏡看)、又讓師父灌頂祝禱後,我和阿米先溜到頂樓的「空中花園」拍照,比起樓下的金光閃閃,頂樓的露天中庭和花花草草還比較吸引我們。接著下到一樓,大殿上端坐許多人正在做早課,我們則跑到外面的馬路上,看看附近有什麼好逛,可惜時間太早,佛牙寺四周的攤商都還沒開門,才吃完早餐馬路對面的 Food Center 也無力光顧,只好四處閒逛、跑進牛車水大廈下面的傳統菜市場晃晃。新加坡果然是耳聞有紀律、重清潔的地方,就連地下室的傳統菜市場,雖然和台灣市場的格局很像,但地上超乾淨,也沒積水和髒髒的腳印,看得阿米都想去逛逛來買點菜哩(啊是怎麼煮..)~走出大樓,附近是高聳的住宅大廈,白色大樓的外牆都很乾淨,但卻和香港一樣會伸出一根根竹竿來曬「萬國旗」!仔細一看,這些竹竿可是從窗台下專用的「曬衣孔」伸出來的(和香港隨便就伸出窗外很不一樣),連曬衣服都能整整齊齊,真是紀律嚴明的地方啊!不過唯一好奇的是,新加坡一年四季天氣都一樣、但午後常有陣雨,這樣曬衣服不是一下雨又髒了嗎?導遊 Denis 這時自豪地講,新加坡大家都會看天氣,來得及的會趁下雨前先收好,來不及的放給它淋點雨也沒關係,因為新加坡空氣好、雨水都很乾淨,打溼再曬乾也無所謂啦~難怪新加坡的大樓外觀敢用白色而且能保持乾淨,路上的汽車也很難看到髒兮兮的雨垢哩~

牛車水「佛牙寺」的全貌、寺廟內金碧輝煌的主殿
20110107 093235 20110107 093022

佛牙寺的內院門口、頂樓清幽的空中花園、附近還沒開張的攤販商街
20110107 093901 20110107 092715 20110107 093352

2011-04-14

一次入手兩個硬碟 (Hitachi 7K1000.C 1TB + 7K3000 1.5TB)

時光飛逝,回顧上次買硬碟 (WD 1TB) 又是兩年前了,因為平常有力行「清倉」工作,維持 Capacity Utilization 在一定程度,所以其實硬碟空間都還夠用。這次會想換硬碟的導火線,主要是我的網路硬碟 LinkStation 發生壞軌故障,為了維持「倉庫」的正常運作,趁硬碟還能動、還能修復的時機要趕緊替換掉舊硬碟。那為什麼要買兩顆硬碟呢?正好是硬碟故障的前幾天,在用桌機整理資料時,舊桌機其實只裝了一個 160GB 的硬碟,當時不知道在想什麼、還做了五個分割區(從 C 槽到 G 槽)、每個分到 20-30GB 不等,臨時要整理大檔或資料時都很不方便(但其實這樣也用了好多年),想說有空應該換個大硬碟來重整一番(話說我手邊的外接硬碟容量都是這個的兩三倍了), 這次剛好要買新硬碟,順手就一口氣買兩個啦~

雖說現在有的硬碟廠牌也不多,但下手前還是要做做功課,看看網路上鄉民們的意見來參考。坊間主流的硬碟廠牌剩下三個,首先是 Seagate (希捷),但從我在當兵的時候就吃過不少 Seagate 硬碟的虧,學生連隊用了大批的聯強電腦,三不五時就是硬碟故障,連來保固維修的廠商都很無奈,而這麼多年來還是常有「機瘟」的狀況發生,不是韌體出包、就是機件故障再起不能,雖然還是有能長久存活的硬碟,但我對他們家的硬碟一直都沒什麼信心了。再來是取代 Seagate、目前成為硬碟市佔霸主的 WD (威騰),其實從 1.2GB 開始個人就喜歡用他們家的硬碟,包括上一個 1TB 也是買 WD 的綠標,不過就在它壞軌故障的當下,我 Google 後發現綠標硬碟似乎也有些瑕疵,用一段時間後就容易像這顆一樣發生壞軌,雖然不至於再起不能、修復後還能救回大部分資料,但發生一次就怕到不想用啦~最後只剩下 Hitachi (日立,其實應該正名是 HGST),它前身是 IBM 的硬碟事業處,以前用 IBM 的經驗還好,印象中就是速度快容量大,但碟片多、耗電又容易產生高溫,之後沒買過他們家硬碟,不過最近才被 WD 併購掉,幾個月後大概也買不到 Hitachi 的硬碟了,趁還有機會這次就來改試 Hitachi 的硬碟。

決定廠牌後接著就是挑容量大小囉,給網路硬碟替換用的打算買 1.5TB,雖然其實能選 2TB 的型號(3TB 也行啦,不過還太貴),但一方面擔心我的 LinkStation 推不動、也擔心上面舊版 Debian 及 ext3 檔案系統和 2TB 硬碟的相容性問題(怕麻煩..),所以空間小小升級到 1.5TB 就好。而桌機用的比較簡單,挑 C/P 值最高的 1TB 就很夠啦,選 Hitachi 硬碟還有個好處,它沒因韌體不同有太多型號,最簡單的分野就是轉數差別 (5K = 5000 rpm 以上,而 7K 就是 7200 轉,但坊間也買不到 5K 的了),最後看需要的容量大小就能決定(1TB 只有 7K1000.C,1.5TB 則只有 7K3000),不像 WD 還有綠標、藍標甚至黑標,而 Seagate 也有 Green 的型號差別(就是降轉數的版本),選那一種還要幾經掙扎。最後 WD 部份新硬碟強迫搞什麼先進格式化技術 (Advanced Format,用 4K 磁區取代原 512 Bytes),在 Windows XP 環境還有額外調整(雖然我也用 Windows 7 了),如果用 Hitachi 硬碟就沒有以上的困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