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認為第四台效用太低(又貴),堅持了兩三年都不裝,但最後還是淪陷,前陣子終於打電話叫第四台業者來牽線。我所在地區也只有一家「大安文山有線電視」,價錢硬得很、沒優惠沒贈品,不過也沒得比較選擇。所幸安裝過程相當順利(打完電話隔天馬上裝好能看),和師傅聊天又知道第四台業者也正計畫把訊號數位化,未來將有更好的節目畫質,這樣倒是多了一點點心理補償作用。不過裝完第四台,本來我唯一與電腦共用的電視螢幕就要面臨更嚴峻的遙控器爭奪戰,算了,反正現在電腦液晶螢幕也不貴,再買個螢幕就可以維持家裡的和諧,應該是時候讓電腦有專用的螢幕了。
本來想去光華商場看看,畢竟買螢幕還是要實地體驗畫質、外型,順便現場才能檢查亮點壞點,不過剛好米米要去重慶南路逛書店,那就順道去台北車站的 Nova 買吧!不過花十分鐘繞完一圈,發現符合我要求的選擇並不多,加上懶得再移師光華重新詢價,隨便啦,就在華碩專賣店買了 VW198S 打道回府。這次我對螢幕的要求比較不合乎「主流」,首先不要太大(22-24 就出局了,因為近距離使用過大螢幕我會很吃力)、要寬螢幕(這樣打電動橫向可視範圍比較廣),而且要內建多媒體喇叭(不想再弄一組放螢幕旁),而螢幕是壽命很長的週邊之一(不容易壞、免升級),所以堅持要有無亮點保固,最後,當然是越便宜越好。什麼亮度、對比、反應速度、廣色域等技術規格,反正標定的都不一定能當真(無從檢驗),所以僅供參考不納入比較要求。其實以上規格訂出以後(十九吋、寬螢幕、附喇叭、無亮點保固),符合需求的螢幕就少了很多,最後再以「外觀」評斷,最後只剩這台 Asus VW198S 了。邊框頗細還是黑色珍珠鏡面,多媒體喇叭後置靠反射發聲,外型就巴死一堆內建喇叭的醜螢幕,而且這個新型號採用的是高解析度 1600x1050 (其實我只要 1440x900)的規格,重點除了三年到府收送的保固外,還有一年無亮點保固,到此還都沒啥好挑剔的了,唯一的小問題就是只內建 D-Sub 接頭,我本來想找 DVI 的(因為我顯卡是 DVI 的),不過聽說要七千塊以上或更大尺寸的才有內建該介面(或雙介面),還好我顯示卡還有送轉接頭,介面倒不是那麼重要了。
有了螢幕,接下來是接到我電腦的設定了。因為我的顯示卡 GeForce 7600GT 支援雙螢幕輸出(內建兩個 DVI-OUT),連接電視的部份還是不動,新買的螢幕透過轉接頭接上第二個 DVI 就行了,可是設定倒是讓我傷透腦筋。一般雙螢幕輸出有幾個模式,第一種是 Dual View (預設)、兩個螢幕可以保留個自的解析度,但還是有一個為主、一個為副,兩個螢幕是以延伸的方式擴展(視窗可以從第一個視窗拖到第二個)。第二種是 Span View,兩個螢幕合併視為一個、共用解析度(看是水平或垂直擴展,適用兩個相同的螢幕,但還是要分主副顯示),第三種是 Clone View,簡單來說就是兩個螢幕同步顯示一樣的內容。我和大部分人接雙螢幕輸出又不一樣,因為大多「同一時間」只會用其中一個螢幕(像我用電視而 VW198S 關著、或我用 VW198S 另一台給阿米看電視),所以 Dual View & Span View 「延伸桌面」都不能用,如果有主副螢幕要求,我換用另外一個螢幕時又很麻煩(因為設定畫面只會在主螢幕蹦現)。搞了半天現在只好用 Clone View、兩個螢幕顯示一樣的畫面,至少切換時只要調整解析度就好(以上都要仰賴顯示卡驅動程式內建的雙螢幕設定)。
其實加買螢幕這件事我早有計畫,希望裝新螢幕後也不要搬動現在的電腦位置,因為有機會、還是會用電視螢幕來使用電腦(看下載影片、打電動),而且電腦後面的接線很複雜(還有5.1 聲道訊號要接到音響放大器)、重新規劃很麻煩。但如果電腦不動這個新買的螢幕勢必沒有地方擺啊,所以只好上 PChome、隨便買個小電腦桌來放,一方面可以墊高主機好散熱(該桌子有主機座)、另一方面不佔空間又能擺螢幕,價格低廉又不用去賣場搬(但要自己組裝),網購真是敗家的好朋友啊!(螢幕 + 第四台申裝 + 電腦桌,這些應該是近期除出國外最大的一條敗家了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