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25

拜訪小乖夫婦 - 七堵一日遊

小乖是阿米的同學,第一次見到小乖夫婦是一起去京都大阪玩耍,後來還一起去爬山、也邀請過他們來家裏玩幾次,之後小乖邀請我們去他們家玩,說他們是住在基隆的山裡面、而且讓小朋友讀山裡的國小,這倒是很讓我和阿米感到好奇。因為身邊的同學朋友很多都是在都市長大的「都市俗」(我自己也是啦),總覺得在山裡或鄉下生活都是老一輩或自己退休後的事,小乖夫婦都在科技業上班、年紀又和我們接近,能夠或願意住在鄉下都很難得,又聽說他們家附近很多好山好水,知道的人又少,假日湊熱鬧的鄉民和對環境的破壞都比一般景點相對少很多,有這個機會當然要去這些私房景點玩耍一番啦~

我們開小黑、帶著兩台自行車(小白和小小白)上二高往北,過汐止的下一個出口(往萬里)下去,大概半小時就到了,不過真的好像到了窮鄉僻壤,看到的都是獨棟的小平房,我們是用 GPS 定位「瑪陵國小」,它帶我們走小巷子、就像是田間小路,很擔心如果要會車就糗了。經過學校正門後柳暗花明,就看到小乖跑過小橋來歡迎我們,哇!他們家就住在河邊橋頭耶,對面有家雜貨店,而附近住的都是親戚同學和朋友,他的小朋友也在馬路上蹦蹦跳跳,小乖都笑稱他是隻「放山雞」。我們停好小黑,稍稍參觀一下小乖的家,緊接著改乘小乖老公的車,前往第一個私房景點:姜子寮山步道,準備去爬山。

從小乖家到姜子寮山有一段距離,經泰安產業道路還要開一段時間的車才會到,我們直接開車到步道入口,發現這裡鳥不生蛋也有不少車耶,小乖老公說當天人比往常多、但路邊停車還是沒啥問題。當天天氣很詭異,一陣放晴一陣飄雨的,還好有雨也只有一下下,秋高氣爽來爬山還挺舒服的,我們先在入口處拍幾張照到此一遊照,立刻動身出發。這條山路很好走,階梯距離適中、而且是用大塊的枕木來做,感覺是個挺有規劃的步道,特別的是,部份階梯旁有個數字,原來是用來「倒數」還有多少台階到山頂的,而且這條山路是 One-way,只要不走小岔路、一條山路同進同出(盡頭就是目的地)。步道全長約兩千幾百階,上山單趟約莫走五十分鐘(沒什麼休息的話),幾乎都有樹蔭也不怕太陽曬到,路上還隨手撿了兩隻甲蟲給小朋友拿著,走著走著就到了步道盡頭的山頂。山頂是塊小台地,視野很好,繞著標高點的四個方向蓋了四個木製瞭望平台,分別可以眺望汐止(還看得到 101)、七堵市區和暖暖的峽谷,不過山頂風大,怕冷的人穿起輕便雨衣擋風(我是覺得很涼啦),休息拍照一陣,再緩步下山。下山回程又撿到第三隻甲蟲,這次是母的(「住山裡的」才分得出公母..),把和兩隻公的放在一起當場就發生「爭鬥」,戰勝的那隻馬上就「騎」上了母甲蟲,要回家了,小乖老公就將三隻都放生,讓牠們去享受「魚水之歡」,不打攪牠們忙碌了~

姜子寮山步道入口處,還有步道實況(注意右下角的台階上有倒數的數字喔)
20081019 093106 20081019 093159 20081019 093850

2008-10-21

國慶連假玩耍二日遊

國慶是今年最後一次的連假,因為太常玩耍,所以這次並沒有安排出國計畫,如果臨時要規劃國內行程,著名景點週邊的飯店民宿也大多一房難求,想到假日郊外又到處是人、開車也會塞,出遊的興致很容易就被澆熄了。不過禮拜五參加完前同事的婚宴,剩下兩天蹲在家裏也不是辦法,最後還是想開車帶阿米出去玩,本來想跑不了多遠,要來去張姓友人推薦的汐止「新山夢湖」散步走走,結果前腳才準備好出門,老天爺馬上不給面子,天氣立刻轉陰飄起毛毛雨,哪有這樣都趁假日才下雨的啊?人家中南部天氣可都好得很呢!ㄟ...話才說完,阿米馬上提議去台中玩,走了啊!結果什麼計畫也沒做、去那些點也不知道,帶幾件換洗衣物這樣就出發了!

上路之後只想到要往中南部跑,果然天氣越往南越好,阿米玩著 GPS 搜尋了一下,路上的大溪、三峽、鶯歌、桃園、新竹、北埔幾乎都去膩了,再南一點好像剩苗栗比較不熟(最近一次是去年去谷關回程順道去了三義的勝興車站),所以改設苗栗為中途點,這次就選南庄這個客家聚落先來攻略吧!從沿路看到的路標得知,附近有名的除了獅頭山,還有向天湖的矮靈祭,不過我們下午一兩點才從台北出發,抵達南庄都三點了,去遊客中心諮詢溜達一番,才知道南庄的景點都推薦要早點來,因為山裡都沒路燈、我們也沒計畫要住南庄的民宿(一大早可以去攻略),看著一整片的好山好水、步道瀑布,只好下次來再專程遊覽囉~接著去老街走走,附近車位仍是一位難求,我們停遠一點、停到一座小橋過去那邊,看到一間間古早味、還有人住的紅磚四合院,真有住鄉下的 feel 耶~南庄除了是客家人、原住民混居的聚落,早期興盛是因為林礦業發達,吸引幾千人來此定居討生活,老街正是當時最熱鬧的市中心,我們經過「南庄戲院」,啥?還有在放電影?原來因應時代變化、戲院轉型經營,現在變成播放老電影的餐廳,到裡面用餐還可以免費看老電影喔(不過這些電影年歲幾乎都比我大)。接著逛逛「桂花巷」、又點了幾樣道地客家菜當晚餐(粄條、薑絲大腸、菜餔蛋),吃飽喝足就離開南庄直奔台中~

南庄老街、南庄戲院門口
20081011 163225 20081011 162832

2008-10-17

DOS 命令工具 - TCC LE

這套軟體 TCC LE (Take Command Console Lite),說實話一開始我也沒聽過,但如果說到它的前身,對我來講就很有淵源了。時間拉回 DOS 時代,當時都還是 Command Line Interface (CLI) 的時代,電腦的操作還要仰賴手動敲入一堆命令,一般工作都要「回到 DOS」、在黑底白字的環境下使用。當時主要用來處理和解譯命令的 Shell 程式,就是開機檔之一的 command.com。想當年就愛搞怪的我,偏偏就不愛用這個標準的 Shell,因為嫌它醜、太陽春、又占記憶體(尤其是那個要和 640KB 奮鬥的年代),當時發現另一套取代 command.com 好物:4dos.com,從此就愛不釋手了。除了它一開始就內建了 Doskey、能靠方向鍵顯示已經打過的命令,它還可以用 tab 鍵顯示「可執行檔」、甚至定義 Function 鍵增加各種熱鍵或外掛功能,另外一個特色就是「彩色」、它可以定義各種不同副檔名的檔案在 dir 時用顏色區分,加上還省記憶體等眾多好處,從 DOS 到 Win98 時代它都一直留在我電腦裡,作為我在 DOS 視窗敲命令的最好夥伴(也因為太過方便、不用敲幾個字元就可以執行命令,導致到現在、偷懶的我打字的速度一直都沒啥長進)。後來作業系統升級到 WinNT、2000 到 XP,DOS 視窗(正名應該叫「命令提示字元」)已經從 Shell 的角色變成了一個 Utility,讓比較進階的使用者透過命令或批次檔來快速、便利地執行單獨或一狗票的工作,我愛用的 4DOS 也升級成了 4NT,繼續默默地存在我電腦裡,用來取代系統內建的 cmd.exe。雖然 Doskey 現在也都被塞進 cmd,但像是命令的 alias、功能鍵組合、彩色的提示字元和檔案列表,還是沒有人能取代 4DOS/4NT 的地位。最近突然心血來潮想到、看看用了幾年的 4NT V4 還有沒有新版(或,開發的公司 JP Software 倒閉了沒),赫然發現這家十幾年的軟體公司居然還在,而且,4NT 現在也「消滅」了(最後版本 8.x)、改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做 「Take Command」,甚至還加了個 GUI、支援分頁,骨子裡當然還是 Command Line(不過這個完整版本是要錢的),而我熟悉的 4NT,變身成為 Free 的 TCC LE,好哇!既然不用錢又是最新版,那就把電腦裡用了多年的 4NT 換掉吧!

到官網下載安裝完,一執行,哈~和「未經人事」的 4NT 一模一樣(和 cmd 也差不多),當然要調整一下才見威力啊!我直接拿 4NT 用的 4Start.btm (此為 4NT 一打開便會執行的設定檔,批次檔格式和語法,有點像以前的 autoexec.bat),沒想到直接就能用,我熟悉的彩色提示字元和檔案列表馬上就出來、習慣的快速鍵也有作用,這樣就打完收工了嗎?當然不,順手按了下 F1 跳出 Help 文件,仔細端詳到底有哪些設定。首先,像是顏色和按鍵定義等設定,文件是說要指定一個 ini 檔(有預設檔名),然後把設定貼進去,但我習慣去用類似批次檔的方式在開啟視窗前執行搞定,所以我把設定寫入 tcstart.btm (這個是預設開啟 TCC 前會執行的批次檔):

tcstart.btm
@ECHO OFF
prompt `%@exec[@color Bright Yellow on blue & echos [ & color Bright Cyan on Blue & echos %_winuser & color Bright Red on Blue & echos @ & color Bright Cyan on Blue & echos %_winname & color Bright Yellow on Blue & echos ] & color Bright Yellow on Black & echos : & color Bright Green on Black & echo (%@dosmem[K]K) & color Bright White on Black & echos [%_cwd]: & color White on Black]`
option //ColorDir= chm doc dot rtf wri ppt xls mdb pdf mht:Bright Green; me txt 1st lst frm log nfo diz:Green; bat btm:Yellow;bak tmp diz ms:BRI CYA; com exe:Bright Yellow; ape au mid fla flac wav mp3 m3u ogg ra wma:Magenta; avi flv mepg mpg mkv mp4 mov ogm vob rm rmvb wmv:Bright Magenta; gif jpg bmp png pic jpeg tif:Bright Red; pif ico cur rc fon ttf:Red; zip arj tar tgz lzh ddi rar a0* r0* 00* u0* cab ace msi uu uue :Bright Cyan;c cpp java h pl asp htm php js bas xml html lib:Cyan; css cfg dat ini inf key reg:Bright Blue; sys dll cpl lib:Blue; dirs:BRI WHI;*:WHI
option //EditMode=Insert
title DOS Prompt
alias /r %@path[%comspec]Alias

簡單解釋一下設定內容。第一行寫過批次檔的都知道,主要是讓後面執行的命令結果不要 echo 到畫面上。第二行是搞個華麗彩色的提示符號,除了所在的路徑外,內容會顯示主機名稱、登入的使用者甚至目前可用的記憶體。第三行哩,就是所謂的 Color Dir,就是根據副檔名、在 dir 時根據檔案類型用不同顏色作區分。第四行,是讓開出來的 DOS 視窗變成是 Insert mode (不然預設是 Overstrike 的取代模式)。第五行,是更改 Dos 視窗的標題文字(這純粹是改爽的,不然預設叫 TCC LE)。最後一行,是導入 alias(別名)的外部檔案(這個檔名 Alias 預設沒有,要自己建立)。這個別名的主要作用,就是把你常用的 DOS 命令,用自己習慣或更短的字去取代,用來更快地輸入。舉個例子,像我愛用 Linux 命令,dir 我反而習慣敲 ls,我就可以在 alias 裡面建立一筆 ls = dir 之類的紀錄(只要在檔案裡加一行類似「別名 命令」的紀錄,中間用空白隔開、不是用等號),其他像是 cp = copy、rm = del、cat = type 之類的,都可以加入 alias 來加速命令輸入(這樣可以體會,為什麼我打字速度一直快不了吧,命令都一兩個字元就敲完、檔名都用 tab 或 doskey 去引導...)。

設定好後執行 TCC LE、開出一個 DOS 視窗,看看設定是不是生效了(最少,要有花花綠綠的 dir 結果),OK 的話直接執行 tccbatch.btm ,該命令的作用是幫你設定檔案關聯(在 TCC 下,.bat = .btm = .cmd,指定以後這種檔案副檔名直接連結用 TCC LE 開啟),關聯建好再執行 tcchere.btm (可以直接敲命令、如果關聯建好也可以用滑鼠直接點這個圖示執行),它的作用就是幫你加入一筆登錄檔紀錄,如果想要在某目錄或磁碟機裡下 DOS 命令,在該目錄壓滑鼠右鍵就可以直接跳出 TCC LE、直接下命令(不用再用 cd 去切換磁碟機和目錄位置)。

深入一點來看 TCC LE 的用途吧!從上面 tcstart.btm 的範例有沒有看出端倪?是的,TCC LE 環境下多了很多自訂的函式、命令和變數(像是 %@dosmem[K] 用來顯示目前的記憶體空間、%_winuser 顯示目前登入者名稱,看 Help 說明還有好多好多),這些玩意都可以用在批次檔裡,所以如果要批次去執行一堆命令組合的 Script 檔,包括流程控制和變數引用,和寫程式一樣,將有所向無敵的彈性!聽不懂?舉個例子好了,如果想寫個批次檔、去檢查我暫存檔目錄的空間大小,當大於 1MB 時提醒我、如果低於 1MB 時就算了。傳統 .bat 的批次檔很難做到,更別說 GUI 的 Windows 環境,除非你找一個監視目錄空間大小還能發警告的軟體,不然只能不定時手動來查(目錄上點右鍵、內容)。可是有了 TCC LE,你只要寫個批次檔,內容就只有一行:

%@IF[%@filesize[c:\temp\*.* /s]>1000000,beep|msgbox OK "Warning" 目錄空間超過1MB,現在是 %@filesize[c:\temp\*.* /s] bytes 了!]

不管是手動還是放到 schedule 裡定時執行,跑一下就能搞定了!其中像是 %@filesize[] (檢查目錄空間大小的變數函數)、beep("嗶"一聲,以前 DOS 有、現在 cmd 拿掉了)、msgbox(跳出 Message Box、還能指定操作和樣式),就像是一般寫程式可以呼叫的函式和系統變數,搭配流程控制(IF ELSE 判斷、迴圈),批次檔能做的事情就有無限可能了!(玩得深入的話,這應該是 IT/MIS 的好幫手~)

正因 Command Line 環境的快速、便利、節省資源,即使現在電腦操作的主流早已變成 GUI,我始終愛用黑底白字的文字命令介面(所以我 Blog 的風格仍愛用黑底白字的主題、架站也愛用 shell 模式操作介面的 Linux),很多狀況,即使圖形介面能做,我還是覺得開個 DOS 視窗處理才是王道(像是查 IP -> ipconfig、測試網路 -> ping 之類的)。巧的是,現在敝公司關於我們自己 CLI 公用程式的產品規格和命令格式,也是我負責制訂和維護的,它快速反應和批次執行的特點甚至還能夠當 API 呼叫,對產品簡化操作和進階應用都有很大的功勞。剛好趁這個機會把 4NT 換用 Free 的 TCC LE,搜尋一下網路上又沒有這個軟體的介紹和設定文章,這次就順便整理設定心得記錄下來囉~

回應: 2

 

2008-10-14

綠光森林

連續幾週的週末都有颱風來攪局,好不容易等到沒下雨的週末,我和阿米就開著小黑往外跑囉~不過臨時晃著晃著也不知道去哪裡,討厭一直市區那就往郊外跑吧!阿米拿著 GPS 亂點亂找,Search 了半天一堆景點都去過了,突然看見有個景點叫「綠光森林」,好像是拍過啥偶像劇的地方,壓下導航鍵糊里糊塗地就出發了。

GPS 規劃完,看了行車路線才知道是在桃園縣復興鄉的山裡面,啊?那不也是土石流新聞的「熱門」地點?不過出來玩就是沒在怕的,且戰且走吧~此行還帶了個新玩具:GPS Logger Holux M-241,當作玩耍的路線紀錄器,還可以將座標結合到玩耍的照片裡作成網路地圖,買了一個月終於要實地上陣了~我們去的「綠光森林」全名是「綠光森林富野綿羊牧場」,看起來應該最少有羊吧,不過出發都已經三點多了,殺到山裡面也要五點囉。我們從二高三峽交流道下、一路走省道入山,又接一小段北橫才到目的地,雖然天色漸暗、拍照也拍不大起來,就連綿羊都收工回家了,但往好處想則是鄉民都走光了,停車用餐都沒什麼困擾。走到入口,要買入場券(票價一半能抵園內消費),啥?開放時間只到七點,那要趕進度了啊(這就是不做功課隨性亂跑的下場)~無所謂,既來之則安之,把握時間散散步、拍拍照,在園區內用個餐再下山應該剛剛好。

你拍攝的 20081005 172936。

2008-10-01

Holux M-241 GPS 軌跡記錄器

之前玩過王姓友人出借的 Sony GPS-CS1 衛星軌跡記錄器,雖然有許多不滿意的地方,但不可諱言的,這類玩意的確是用來做地圖相簿的利器(除非你的相機像這台 P6000 內建 GPS),尤其我的網路相簿 Flickr 本身就已經支援 GeoTag,只要照片裡有經緯度座標資訊,自動就會有網路地圖相簿的連結效果,如果不愛 Yahoo Map,搭配 Firefox 的 Greasemonkey 套件(我用的是 Flickr GMap Show),Flickr 上的照片自己看的時候就能內嵌進 Google Map 啦!加上我和阿米沒事就愛往外跑,像之前去「外傘頂洲」、這種連陸地都會移動的地方,如果當時有帶 GPS Logger,除了在海上的航行路線,就連在移動沙洲上都能夠精準定位所在地(不過現在的衛星地圖當時的我們應該是在海上吧),連結了地圖和照片,回憶起來應該更有感覺才是~再者,我們三不五時會去騎自行車和爬山,每當有人問起我騎車或登山的路線時,ㄟ,這實在是很難講清楚,但如果可以搭配 Google Map 的軌跡功能,把走過的路線顯示出來,那麼只要一個連結、一張畫面就能解決這些問題了。綜合以上需求,嗯,是該敗家、買個 GPS Logger 的時候了~(其實已經買了兩個禮拜了,但是一直颱風下雨,都沒拿出來玩...)

稍稍做了一下功課,發現符合我需求的產品還真不少,像是外型輕巧好看的 Mobile Action i-gotU GT200、像個 USB 隨身碟的 Wintec WPL-1000 (Easy Showily),以及像個傳統膠卷的 Holux M-241,比較了詳細的規格、外型和功能、又看了一堆人的開箱文和使用心得後,最後還是決定買了 Holux 的 M-241。除了外型出眾外(i-gotU 也不錯,但只有燈號閃爍不能顯示詳細訊息),資訊完整清楚(支援繁體中文,所以液晶螢幕的字型和圖示解析度高、顯示的質感也比較好)、可以紀錄到十三萬個點(含經緯度座標、高度和時間,出國幾天資料都塞得下)、只使用一顆 AA 電池(可更換充電電池)、支援藍牙和 USB 與電腦手機連接(可作為衛星接收器,供手機或電腦導航使用),內建的韌體還能夠持續更新...除此之外,基本的功能像距離和速度的測量、Push To Log、調整紀錄時間等該有的設定操作一樣不少,晶片則是採用時下流行的 MTK (from 聯發科),對我來說是唯一能兼顧功能和外型的選擇。適逢生日,某網購台送了我 $300 的生日 Coupon,它們剛好也只有賣 M-241,折價完價錢直逼一般 Y 拍賣家(含運費),因此當場點一點就敗了~

全部配件和實際大小(拿三號電池當比例尺)

實際上 M-241 的大小比 Sony 的還短一些、但比膠卷稍大,透過 mini-USB 與電腦連接,需要裝專用的公用程式及驅動程式(公用程式可直接設定 M-241、下載軌跡資料檔、匯入資料到照片的 EXIF,以及不同格式轉檔,而驅動程式除了搭配公用程式使用外,還可以連接電腦讓 M-241 變成導航裝置,透過 USB 就能讓電腦直接衛星導航),被「詬病」的應用軟體部分,其實直接抓 Google Earth 就行啦(因為匯出的軌跡檔就有 .KML,玩衛星地圖這才是王道啊)!如果想預覽網路相簿地圖的效果,也可以下載專業免費的 locr GPS Photo 軟體,沒網路相簿還提供註冊上傳的服務哩~Holux 官方在軟體的部份雖弱了一點,但軌跡支援各種格式,套用 Third-party 工具來整理或分享,還是蠻便利和簡單滴~(想產生高度變化表,還有網路服務支援轉換,轉成 NMEA 格式,還有一堆工具 for MTK 可以玩,如果想手動調整每個路徑和軌跡點,建議可以用 SportTracks 來編輯,相當有彈性..)

接下來是實測收訊的效果。根據我使用車機 Garmin 「小G」的經驗,冷開機定位過久、偶爾會漂移的現象本來就是正常的(訊號會受天氣、建築物遮蔽或干擾影響),不過幾次測試下來的定位效果比想像中差(測試的方法:上下班掛在包包上來紀錄行進軌跡),除了偶有的漂移,總覺得不夠「準確」。後來爬了文,才知道原來自己在都市裡搞軌跡測試,是一件很「笨」的事(也很少有人這樣玩)。車機因為有圖資,在畫面上顯示可以 follow 實際道路做修正,所以導航時覺得好厲害、還能精確知道我在哪條巷子裡。但 GPS Logger 要單就幾個衛星的訊號、在幾秒內反應立刻知道所在地,加上還有誤差(正負十公尺)和遮蔽干擾,而且還正在行進中,這種都市內上下班騎機車的路徑紀錄,紀錄出來的結果自然不大行。從紀錄的軌跡看來,像走在高架道路下、兩側有高樓住宅的馬路上、或身處小巷弄間,都很容易就不準,但當我過橋、行經工廠倉庫等開闊區域,又變得相當準確了(連在哪個車道都沒錯),當然,天氣狀況還另外有影響(尤其颱風天烏雲密佈、偏差更多)。所以呢,這玩意的軌跡功能最適合到郊區出外玩耍(定點拍照紀錄 GeoTag 也沒關係),如果老是在都市中而且還在室內(吃吃喝喝),要拿來紀錄軌跡和詳細路線,感覺上就不大實用了。(看到不少「車友」用 M-241 紀錄自行車路線甚至攻山路的坡度變化,想到哪天和單車社吳姓、張姓友人嘗試山路的時候,也能以此作為挑戰體能的參考~不然單純用「感覺」去形容騎山路的難易度實在太抽象了...)

前幾天趁在捷運站等阿米的時候,無聊也測試了一下藍牙導航。我的手機是 Smart Phone Dopod 575,上面裝過手機版的 Papago G10,可以透過藍牙去連接 GPS 裝置,連接後用手機上的軟體來做衛星導航。「小時候」第一次玩 GPS 時,就和溫姓友人借過他的 Holux GPSlim 236 測試過(這可是當時的「名物」,不過手機導航螢幕太小、輸入不便,因此實用性太低),後來開車環島,一開始也是透過溫姓友人出借的 Compaq PDA + 236 來凸全台灣,有了以前的經驗,我的手機連接新朋友 Holux M-241 應該也沒啥問題吧?果不其然,手機掃瞄了附近的藍牙裝置,一下就抓到了 M-241,進到 Papago 裡,馬上就能衛星導航(還可以看衛星訊號的詳細資訊),實在是太簡單了!(而且 M-241 還支援一邊導航一邊軌跡紀錄,也附車充套件,沒帶小 G 臨時導航也能頂一下~)先不管這個功能用不用得到,反正多送又沒加錢(藍牙耗電問題也還好),算是額外的 Bonus,誰知道哪天臨時就用得到...(如果我有隨身攜帶的 NetBook 上網機,透過 USB 外接或藍牙,搖身一變就成了大螢幕的衛星導航...)

可惜緊接幾個禮拜週末都有颱風攪局,還沒機會玩 GPS 座標寫進照片、放進網路地圖的 GeoTag,現在只希望能夠見到久違的假日陽光,不然一直待在室內都快發霉了~

回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