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22

舞台劇:針鋒對決 (Othello)

果陀劇場二十週年推出了一部舞台劇「針鋒對決」,阿米聽到消息相當興奮,除了劇本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奧賽羅 Othello」之外 (其他三個分別是「哈姆雷特」、「李爾王」、「馬克白」),主要出演的角色還都是大師級的人物:有李立群、金士傑、鄧志鴻,光看到卡司便讓人垂涎三尺。這算是我第一次接觸莎士比亞的作品,也應該是第二次看果陀劇場的表演(上一次看的是在國父紀念館的「看見太陽」,哇~六七年前了),想到這個體驗應該也會挺特別的,當時還可以美其名當作阿米的「七夕情人節禮物」,一舉數得,於是早在一個多月前聽到消息就上網路購票,等了一個月至今才有幸一睹為快。

演出的場地是「城市舞台」,其實就在台視對面的社教館內,入口在開放空間的地下一樓,剛到的時候發現附近也沒海報宣傳、連人群都沒有,還以為搞錯時間和地點了哩(其實都在地下一樓)。進到 Lobby 聽到的都是工作人員在喊「歡迎您今天來看戲」,雖然人也不少,卻沒有擁擠吵鬧的感覺(都是藝文人士?!),進場之後,哇~好小的場地啊(和之前去看獅子王的小巨蛋真是天差地遠),不過也因為小,我們坐到十幾排,仍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舞台甚至演員的表情。除了工作人員外,現場還有城市舞台的志工,幫忙大家找座位和維持入場秩序(阿米說連女廁都有人幫忙,大排長龍的現象變得有秩序很多),場地的管理比之前寬宏藝術做得好很多(可能也因為場地小、人少),欣賞戲劇的 Feel 也比較棒(還是有人遲到,工作人員就強制他們 queue 到一定數量才能進場)~這次號稱是「台灣當代最傑出的演員組合」、「史上最洞悉人性的經典作品」,順勢作為果陀二十週年的里程碑,也是理所當然,除了莎士比亞的劇本,我最期待的還是看到李立群、金士傑兩位在舞台上較勁演技的畫面。之前也看到電視上對「針鋒對決」劇組人員的專訪,看到大師舉手投足對角色演繹的傳神、還有多年來對戲劇表演的堅持,「拍電視劇是一種能量的消耗,演舞台劇卻可以凝聚能量」,那時就對得以目睹其現場演出的機會相當期待,而且還是連大師都覺得相當挑戰的莎翁名劇,一定更有看頭。

故事主角是一位威尼斯的黑人將軍奧賽羅(李立群,為了演黑人還整個臉抹黑、燙黑人卷),憑其彪炳的戰功和經歷獲得全國軍民的擁戴,雖然和身份、階級及年紀都相差甚遠的年輕貴族妻子苔斯狄蒙娜(蔡燦得)私下相戀結婚,一開始還不受其父(鄧志鴻)祝福,但婚後的鶼鰈情深仍讓周遭的人都感受到幸福甜蜜。可是其麾下生性多疑易妒的掌旗官伊阿茍(金士傑),除了私下懷疑其妻子愛米莉亞(呂曼茵)到處和人有染之外,更因奧賽羅拔擢年輕的凱西歐(何戎)為副將,非常不服氣決意報復,用人性的矛盾和嫉妒去挑撥眾人,讓夫妻反目生隙、部屬兄弟失和,自己在中間搧風點火當假好人,雖壞人不得善終,但最終仍釀成悲劇無法收拾。尤其是劇中伊阿茍對人性黑暗面的了解,僅只是撥弄男人的嫉妒,就讓一個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無所懼的英勇將軍,一瞬間變成無法控制的野獸,讓一個單純的貴族紳士羅德列哥(舒宗浩),變成膽敢偷襲副將的刺客,他還可以在旁邊當個「正直誠實」的下屬和朋友,將這些人的愛恨情仇、喜怒哀樂都玩弄於股掌之間,即便再善良、再英勇、再聰明,也敵不過自己人性的嫉妒和猜疑~李立群把奧賽羅的矛盾掙扎和嫉妒憤怒演繹得十分傳神,而金士傑更是將伊阿茍的城府和奸詐狡猾表現得淋漓盡致,臨場看兩位大師彼此的「針鋒對決」,真是相當過癮!

定裝劇照(填寫意見卡贈送的明信片,由右至左是「奧賽羅」、「苔斯狄蒙娜」、「伊阿茍」)

以往看過的舞台劇,音樂元素都佔了很大的部份(其實都算「音樂劇」吧),這次看的針鋒對決,道道地地的是戲劇,除了背景音樂,靠的都是演員硬底子的身段演技和台詞對話(尤其這些台詞,還是那種英語系文謅謅不口語的台詞),用肢體動作和豐富情感的抑揚頓挫,就可以徹底表現出人物性格和劇情張力,實在是太強了~佈景也讓人印象十分深刻,靠著幾塊「牆壁」搭配燈光角度,可以變換出各種不同場景和營造相對應的氣氛,雖然場地不大,但臨場戲劇帶給人的緊張刺激和人性感動,遠比大場面、目不暇給的效果都來得多,難怪到了落幕,觀眾們都報以熱烈掌聲,更有不少人起立表示敬意,得以看到這樣精彩的演出,的確不枉此行,真是好看啊~

不久前才看過獅子王,雖兩個場次內容規模天差地遠,但明顯能感受到國內戲劇發展的拮据和不受重視(就像國片一樣)。說實話,欣賞這樣的戲劇不用字幕、有你我熟悉的演員、有配合國人調整的內容和台詞(還有便宜一半的票價),能夠帶給人的感動,可能是不相上下或更多,但如果沒有這些藝術表演工作者的堅持,這些表演在國內這樣的經濟條件下可能都消失殆盡了。雖然百老匯之類的國外大型演出能給人震攝的感受和體驗,但這些國內的作品,即便規模小了點(也比較少不知所謂、湊熱鬧的鄉民),但演出的內容和品質,同樣能給人另外一種不同層次的感動和更深的體會~(音樂劇、畫展、舞台劇,最近真是越來越有文藝青年的樣子了...)

2008-09-11

海角七號 (Cape No. 7)

海角七號」,第一次聽到這個電影是從綑小姐的 MSN 暱稱看到,上映後據說佳評如潮口碑很好,連 PTT 版上都推到天昏地暗,後來在綑小姐看完強力推薦的份上(她還進戲院看了兩次!),我和阿米在上映第二週後也排定去戲院一探究竟。我們是禮拜五晚上去看,買票前查了一下場次,啥?網路購票完賣?雖然是小廳,但即使是之前「刺客聯盟」的首映,都沒看過這種情況哩~中午吃飯趕緊排隊去買,還好仍有現場票、得以在預定的時段看到電影。

說實話我不知道幾百年沒看過道地國片了,最近的一齣「不能說的秘密」,動用大量兩岸三地的資源,嚴格來說還不夠道地(不夠台..),而心中長久以來對國片的印象,要讓我能進戲院去看,心中多少都有點抗拒(尤其是由新銳導演和不知名演員組成)。而進戲院前,雖然已經到處聽說好看、讚,但我刻意不去了解這部電影(怕有雷),所以連導演是誰、演員有誰,我一點都不知道(其實知道也沒用,因為一半以上我沒聽過、還都是第一次出演電影)。第一幕:看到男主角背著行囊、罵了句髒話,從我熟悉的台北市各場景飆過,喔,是「范逸臣」主演的啊,一路變換景色到恆春墾丁,故事是發生在南台灣,陸續出場的演員和畫面,哇!真是有濃濃的「台味」啊~夾雜著日文、台語、國語,還有再鄉土不過的對話和鄉民們,這些都是我們相當熟悉親切的內容,三不五時搞笑的橋段和對話(道地的台灣「梗」,這可不是好萊塢或港片看得到的),自然卻能逗全場觀眾捧腹大笑,是啊,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啊~當男主角暫時頂替當一個不負責任的郵差之後,收到一個寄到「台湾恆春郡海角七番地」的「小島友子樣」,卻查無此地址被退回的舊郵包,開啟了另一條不同時空的故事主線。場景突然回到日治時代結束,因二戰戰敗、在台灣的日本人整船不知算離開還是返鄉(日僑遣返),浮現要告別熟悉的台灣生活離開當地愛人的畫面。帶著戰敗被踐踏的「皇民尊嚴」和與分開女孩的愛戀思念,一個日本青年在船上每天用書信把心裡的感傷和矛盾紀錄下來,但,最後情書始終沒有寄出去,男子回到日本反倒把這幾封信和過去的記憶都塵封起來,帶著一輩子的遺憾繼續生活。但他過世後,後代的子孫輾轉發現這些感人的書信,依照泛黃信封上的當時地址,把這些沒寄出的情書都寄到台灣,希望信中的台灣女孩(現在都已經是八十幾歲的阿嬤)可以知道當年青年離開的無奈,「不是拋棄你,我是捨不得你」。時空場景不斷在現代和過去切換,又穿插現代流行樂團和鄉土人物的強烈對比,過去和現代、都市和鄉村、台灣和日本、流行和傳統、在地和外地人、平地和原作民...,一大堆我們熟稔卻沒重視過的元素和現象,導演魏德聖用巧妙的安排交錯在一起,就像日常生活一樣自然,但又有好多弦外之音,突然發現,就在我們生活的台灣,原來有著那麼多的人文社會衝突,也有那麼多的豐富題材。更厲害的,片中幾乎絕無冷場,小人物的生活點滴、適時適地脫口而出的口頭禪和「國罵」(不是在罵人啦,當純就是語助詞無義),通俗又饒富趣味劇情安排,不像以前一些發人深省的「藝術電影」(搞不懂導演到底要交代什麼)、或是有點 Low 的台式喜劇(指標人物:朱導、吳x憲),全場觀眾在捧腹大笑之際,還都能夠很清楚知道劇情的發展,兼顧了娛樂性和深度、詼諧但不低級。

電影預告

每當大家嘻嘻哈哈告一段落,又浮現六十年前那段讓人感傷又無奈的橋段,背景放著聽了會令人淡淡哀傷的音樂、佐以書信內容的日文口白和返日輪船的黃昏場景,讓觀眾的情緒隨著劇情安排忽上忽下,開始要覺得低潮難過的時候,馬上又回到現代主線的「任務」情境,蹦出草根人物好笑的對白和劇情,讓人又忘掉那剛剛短暫的悲傷。除了那段跨越時空的淒美愛情,在現代,各種感情的橋段一樣不能少,除了男女主角,裡面還有黑手員工對「爆乳」老闆娘(佩甄)的曖昧之情、原住民對離開妻子的思念之情、鰥夫寡婦的鶼鰈情深(現實裡他們真的是夫婦..)、小米酒業務和櫃台小姐的若有似無的感情、還有很多對父子母女間的親情...每個鏡頭每個細節,都有很豐富的情感元素在裡面,難得的是就像生活一樣自然,很容易讓人無形中就被感動。導演對台灣社會文化的觀察,也隱藏在角色設定和場景安排之中,像是城鄉差距與地方發展、單親家庭、傳統文化的凋零、外來文化的衝擊、堅毅率直的台灣精神,都用很簡單和容易理解的手法來呈現,不管是單純把「海角七號」當娛樂商業片來看,或試著去感受導演的用心和安排,從每個角度來看這都是部很值得一看和推薦的電影。

男女主角在夕陽下海灘上深情的擁抱(墾丁真美)

氣質正妹:飾演女主角苦情小公關的「友子田中千繪

看慣了好萊塢電影,回頭看到這部小品(在台票房三週已經破四千萬!),心裡有五味雜陳的感動。因為戲裡都是熟悉的場景、大多是台灣的演員、講著國台語的對白、述說著平凡的故事,不靠偶像、沒有天馬行空的劇情、也沒有爆破激烈的動作畫面,但很容易就能融入電影情境裡,被感動、被逗得哈哈大笑,而這些梗,很多也只有台灣人才懂,這才是道地的國片啊!但,這樣一部好看的電影,因為預算不夠(目前還在負債中)、沒法做什麼宣傳(目前票房是靠口碑衝出來的,檔期現在還被拉長、上映戲院還在增加中),好聽的音樂也沒法出原聲帶(沒錢,又不像周滷蛋有唱片公司和金主),除了靠大家的 Blog 和口耳宣傳,現在也努力參加電影獎項爭取曝光機會(目前已經得到台北電影節、東京海洋影展首獎)。時下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已經不多,尤其是道地的國片更難得,於公於私都應該好好支持(等大陸的「種子」或是五區的 Screener 應該是等不到的啦)~看膩打打殺殺、恐怖陰暗的電影,或不懂外來的美式英式幽默,強力推薦標準台式幽默、詼諧又能帶著很多感動的「海角七號」,絕對是相當值回票價~(看完真的像導演講的,走出戲院感覺什麼都是「滿滿的」~)

想寄到「海角七號」的泛黃情書,左上是分飾日本青年和歌手的中孝介,右下是「小島友子梁文音

海角七號之馬拉桑搖滾樂團,由左至右:勞馬(民雄,歌手、主持人)、茂伯(林宗仁,真的是國寶的北管大師)、阿嘉范逸臣,歌手)、馬拉桑(馬念先,糯米團樂團的吉他手兼主唱)、水蛙夾子小應,夾子電動大樂隊、夾子太硬啦樂團主唱)、大大麥子

最後看看大家對這部電影的評價

照片提供:果子電影
電影官網:「海角七號」電影官方部落格

回應: 2

 

2008-09-08

Google Chrome

這兩天網路上最火的下載就是 Google 推出的 Google Chrome,一堆鄉民不由分說馬上前仆後繼地去期待(雖然消息走漏到推出才兩天)、去下載、去安裝使用,所以網路的 Blog 各種安裝說明、開箱文、介紹文此起彼落,幾乎都是圍繞在這個「瀏覽器」上面。介紹文一多,更深入的文章也慢慢出現,像是去和其他瀏覽器比較速度、比較外掛功能,還會有些莫名其妙的結論,其實很多的著眼點都是:單純把 Google Chrome 當一般網頁瀏覽器。其實我剛聽說這玩意的時候,又看到其中的一些特色,我的第一個感覺是:「Google 才不會搞個單純的瀏覽器」,沒錯,它的行為明明就還是個瀏覽器的應用程式,但 Google 不是笨蛋,涉足瀏覽器這個既定成熟的「紅海」市場,想拼獨占性又拼不過作業系統內建的 IE 或 Safari,拼自由度和功能也拼不過 Firefox,明知不可為還為之,這不是註定失敗嗎?不過市場觀察家都說,M$ 雖然建立了龐大的軟體帝國,但因在 Internet 上失去先機,使得後來的腳步只能一直在後追趕,雖然 IE 最後還是幹掉了 Netscape,但眾多網路服務出身的後起之秀 (Yahoo, Google),一直讓 M$ 如芒刺在背。搞過軟體的都知道,只要 M$ 想玩、一出手該領域就無人能敵(先內嵌在作業系統裡、或送,大多使用者就被制約,也不想花錢再買其他工具),但扯上網路服務,M$ 就很難保持優勢(打開瀏覽器,還有誰會用 M$ 的搜尋引擎和首頁?),所以要和微軟抗衡,誰都知道不能用軟體對決,網路服務才有空間。所以當 Google Chrome 一現身,我馬上想到兩年前曾經寫過的「Google の 野望」,是啊,Google 和 M$ 終於要短兵相接了,當然不是在拼瀏覽器,是在拼「網路應用程式」。

我不覺得它是個瀏覽器,嚴格說來,它是個「網路應用程式」的平台(概念類似 Sun 的 Java Web Start,不過沒什麼人在用),不要蠢蠢的拿它去開 Yahoo、逛 Blog,然後批評它沒有 Firefox 好用、怎麼不能這樣那樣,這玩意主要是優化來和 Google 的網路服務做整合,所以如果常用 Google 個各項服務,像是找資料 (Google Search)、看 Email (GMail)、文件和行事曆處理 (Google Doc, Google Calendar)、網路相簿 (Picasa)、網頁空間 (Google Sites)、寫 Blog (Blogger)、觀賞影音 (Google Video, Youtube)、看 RSS (Google Reader) ...,以上「網路應用程式」都使用 Google Chrome 的話,速度快又方便,這才是王道啊!不相信?再看看以下歸納出來的 Feature,Google 推出這玩意的目的就昭然若揭了:

  1. 網址列直接整合搜尋列(預設當然是 Google Search,搜尋引擎是 Google 強項),還有熱門推薦的搜尋建議(自動完成)
  2. 允許建立網路應用程式的捷徑(直接幫每個網路服務拉自己的桌面捷徑,當一般軟體啟動執行就是了)
  3. 多分頁模式,但每個分頁都有獨立的執行緒,當掉也不影響其他分頁(官網稱為防當機控制,每個應用程式才不會干擾到)
  4. 無痕模式(像 M$ IE8 的隱私瀏覽模式),該分頁私密資料不紀錄在本機內(便於兼顧可攜性和安全性)
  5. 特別針對 Javascript 執行效率優化(Code name: V8 Engine,因為網路服務使用了大量 AJAX、Javascript 來達到視覺效果和操作效率,尤其是 Google 的玩意們)
  6. 完全支援 Google Gear (網路應用程式可以離線使用,這很重要,即使不能上網你還可以先寫 Mail、離線閱讀 RSS,這才叫應用程式啊!)
  7. 減少記憶體浪費(以瀏覽器的角度,Google Chrome 佔用的不會比較少,但以應用程式的角度,程式間集中記憶體管理,可以減少浪費)
  8. 可以 Porting 到各種平台(不只不同的作業系統,甚至是不同電腦平台和裝置,我猜 Google 手機 Android 應該會內建,現在的手持式裝置只能用陽春瀏覽器上網,複雜的 Web Service 根本開不了)
  9. Open Source 的核心 (Webkit),也允許使用者未來開發外掛套件 (Plugin)

其實之前釋出的漫畫裡面就已經很明白地講,這玩意是根據應用程式和使用者需要重新設計的工具,只不過這些程式和服務都在網路上,工具當然就是瀏覽器的樣子啦!最後也提到,該軟體不是要和誰競爭,最主要是改善大家上網的經驗,進而激發各家瀏覽網路的工具,往更安全、穩固又便利的方向發展(好偉大的目標啊~)!當然自私一點,如果大家有更好的上網體驗,什麼工作需求都用網路上的服務和應用程式,自然像 Google 這類服務商會越來越壯大,像 M$ 靠單機應用程式起家的軟體公司就會倍感威脅,這才是 Google 的目的啊!至於 Google Chrome 有多少市占率它一點都不 Care,但環境改善後大家都用 Google Doc 而不用 M$ Office,甚至隨便用個裝置或作業系統、能上網就能滿足需求(像用 Netbook 的 Linux、或 Google Phone 的 Android,漸不去用 M$ Windows or Mobile),這樣 Google 才會科科笑啊!

屁話那麼多,其實我對 Google Chrome 一點興趣都沒有(根本也沒裝),關鍵是我不愛裝 Beta 的軟體(但如果是 Beta 的網路服務沒關係,因為它會自己升級),穩定性和 Bug、沒外掛都只讓我覺得像白老鼠或免費的 QT 一樣,既然剛更新的 Firefox 3 已經給我很好的上網經驗、我也已經使用了大量的網路應用程式(和 Firefox 外掛)來便利生活工作所需,Google Chrome 對我來講還是雞肋一般,我反倒期待的是 Firefox 3.1 將會改善的 Javascript Engine: TraceMonkey,那會讓我保有 Firefox 的習慣又得到網路應用程式加速的好處。Google Chrome 對業界最大的影響是要大家重視網路使用的需求(還有離線時怎麼繼續使用),根據習慣的改變重新設計了瀏覽器的架構(各分頁獨立和集中記憶體管理),大方向是非常有創意和正確的,如果使用者反倒侷限在「瀏覽器」三個字上,那就搞錯方向囉!

好文推薦:
Jan’s Tech Blog - Chrome:建立Google OS的基石
電腦玩物 - Google Chrome 目前我這樣用:桌面端離線/在線網路應用程式

回應: 2

 

2008-09-06

更新到 Firefox 3

我知道我 Lag 大了,Firefox 3 都出來不知道多久,現在才在裝?我也是有參加 Firefox 3 下載日的活動(還有那個自爽的紀錄證書),但很抱歉,我不愛做白老鼠,軟體一定要到它正式版、穩定了,我才想要去更新換版,尤其像瀏覽器這種每天都要接觸的工具,一升級又有一堆套件不相容不支援的問題,與其辛苦地去試相容性找堪用的,還不如等相關套件改版完畢,再去安裝豈不更好?Firefox 3 出來差不多 3 個月了,全球百萬計的鄉民幫忙測試和回報,終於有比較成熟的 3.0.1 出現,也透過通知推薦升級了,嗯,這才是該升級的時候。

這次的改版幅度比較大,加上部份套件年久失修不能用,所以乾脆砍掉重練,一整個重裝 Firefox。我還是用之前的技巧(指定 Profile 的目錄與 Firefox 在一起),裝了個方便備份和還原的 Firefox,這樣只要辛苦一次,我其他兩台電腦就都可以用同個備份的所有套件和設定了!這次使用的套件如下(舊文章就不更新了,以後有新套件就更新這一篇):

  1. Adblock Plus (廣告阻擋器,精準到 DIV 元件都可以擋,對付討厭廣告的利器,記得要訂閱個過濾條件集更強大喔!)
  2. Adblock Plus Element Hiding Helper (Adblock Plus 的輔助小幫手,可以指定畫面上任何一個元素製作廣告過濾條件)
  3. All-in-One Gestures (必裝!這是好用的「手勢」功能,讓你一支滑鼠拖拖拉拉就可以完成像上下頁、分頁切換和視窗的各種操作,用過的都說讚!)
  4. Bloglines Toolkit (Bloglines 工具集,其中有個通知器會通知你訂閱過 Blog 的更新狀況)
  5. Download Statusbar (Firefox 下載管理工具)
  6. Firefox Universal Uploader (萬用檔案傳輸工具,專門對付網路服務檔案上下傳,像 Google Doc, Box.net, Flickr, Youtube, Picasa 都支援)
  7. FlashGot (讓 Firefox 支援各種外掛續傳下載的工具,像是 Flashget 之類的)
  8. Forecastfox (在狀態列顯示最近天氣預報的套件)
  9. Foxmarks (結合網路服務,讓你可以同步多台電腦書籤資料的套件)
  10. Gmail Notifier (這個套件就是檢查 GMail 的,支援多信箱檢查)
  11. Google Notebook (這個套件可以和 Google 筆記本服務相結合,提供你隨意剪貼網頁連結使用,並且記錄在網路上)
  12. Greasemonkey (本套件可以透過外掛腳本 Javascript 去更改網頁服務的內容和操作,詳情可以看這篇文章
  13. IE Tab (讓你的 Firefox 有「雙核心」,特定網頁可以用 IE 的分頁來看,超讚!)
  14. PicLens (Cooliris, 華麗的照片瀏覽器,有幻燈片式平滑絢麗的操作介面,現在也支援 Youtube 囉~)
  15. QuickDrag (所選文字拖拉功能,可以拖到剪貼簿、網址或搜尋引擎,直接開新分頁顯示)
  16. Stop Autoplay (瀏覽時停掉惱人的自動音樂或影像播放)
  17. Right Encoding (補充 Firefox 沒有右鍵切換顯示語系的功能,原作者已停止維護,這是網友改的)
  18. Tab Mix Plus (神奇的分頁管理工具,讓 Firefox 的標籤和分頁更有彈性)
  19. Web Mail Notifier (WebMail 的 Check 工具,我拿它來監看 Yahoo & Hotmail 的信箱)

以上大概有 3/4 的套件都和以前一樣(有興趣可以參考官方的 Top15 推薦名單,最近剛要更新),除了新玩的(PicLens, Stop Autoplay, FireUploader, Adblock helper)、舊版不更新只好換一套(Super DragAndGo -> QuickDrag),再來就是把我的書籤同步服務從 Del.icio.us 跳槽到 Foxmarks 了,主要它是針對 Firefox 量身訂做的服務和套件,能同步多台電腦裡的書籤,也兼具網路書籤的功能,Del.icio.us 弄起來還是會有些彆扭,乾脆趁砍掉重練的當下一併搞定。

網路上謠傳 Firefox 3 有多棒有多棒,實際使用幾天看來,網頁瀏覽的速度和效能上的確有點改善,舊版碰過的幾個怪 Bug 這一版也不復見,不枉我辛苦的重裝啊~不過一樣狂吃系統資源,這應該是這類集中分頁瀏覽器的原罪吧!Firefox 更新和成長的速度有目共睹,不過每一大小改版都會通知上網的用戶更新,有時候對使用者也是一種負擔(阿米就抱怨又不是防毒軟體,怎麼老是在更新),雖然說安全為上,但太過頻繁的關心,還是會被人家嫌嘮叨的~

2008-09-03

驚豔米勒-田園之美畫展 (Millet)

自從知道米勒畫展將在台灣舉辦、到五月底在電視上看到馬總統優先進去觀賞開始,阿米就很想去共襄盛舉、有機會目睹這位藝術家舉世聞名的畫作,不過中間一直有其他活動,加上正值暑假、又湧入了大量鄉民,想說展期有三個月,等玩耍行有餘力再去好了。不過期間一直聽到該畫展盛況空前、觀展人數再創新高,隨著截止日期越來越接近,阿米就很擔心會忘了去,所以一兩週前就開始安排時間來去看展。後來又聽到我老闆的經驗,即使上班非假日、仍有眾多放暑假的學生和外地一台台的遊覽車慕名而來,開門前一個小時就開始大排長龍的景況來看,這次畫展的確非同凡響,看到有人曾排隊排個兩到四個小時的悲慘經驗,我看假日要去大概難如登天,所幸主辦單位還彈性延長每天的展出時間,所以我和阿米特地找晚上再去碰碰運氣(晚上排隊也不用曬太陽)。

「第一次去」我們找禮拜五下班、晚上七點直奔南海路上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到門口一看,哇塞!排隊的人龍除了在博物館區繞了幾圈再排出人行道,尾端又進南海學園繞不知道幾圈,雖然沒比我老闆看過更長的人龍可怕,但再兩三個小時就關門了,排那麼長看得到嗎?當晚我和阿米就放棄,改去逛師大夜市了~XD 又過一週,阿米仍不放棄、計畫拉著我再去看展,這次有了心裡準備、又明查暗訪了一些資訊(售票只到 8:30),我們就趕著八點抵達,場外等著進場的人龍依舊(因為有總量管制、有票也進不去),但買票窗口卻不大需要排隊(7-11 的 iBon 雖然也可以買,但現場刷中信卡還有打折),看著人龍尾端已經有工讀生在勸退:「排到這邊會看不到喔~」,好吧,至少有了票下次就能直接進場了~ (這次沒看成改去逛公館~XD) 沒想到看個畫展也要「三顧茅廬」啊,第三次到歷史博物館是禮拜天的八點多,這次我們打定主意一定要看到,ㄟ?是要關門了嗎?門口怎麼都沒人啊~原來當天只開到十點,時間只剩八十分鐘,加上隔天是上班開學日,難怪鄉民據減不用排隊,我和阿米這才趕緊跑進去看~ (雖然跑了三次,但最少沒浪費半點時間排隊..白跑那幾趟都繞去逛夜市~)

到此一遊照是一定要滴~
20080831 221331 20080831 221623

這次作品是由法國奧塞美術館提供,也是第一次以米勒畫作、寫實鄉村田園畫為主軸的海外特展。進到展館先看到的是和米勒同梯、同屬巴比松畫派擅長鄉村風景畫的大師胡俊、柯洛、迪亞茲、德崗等人的作品,和上次看巴洛克畫展華麗的宮廷畫大相逕庭的是,這次畫展的所有作品,都是在描寫農村田園的景色,平凡的農舍牛羊和單純的村婦農夫,還有恬靜純樸的田野風光,才是每幅畫作的主角。認真的阿米看展前除了涉獵過不少米勒的書籍,看展時還特地租了導覽機已深入了解每幅畫的背景和內容,阿米一直嚮往歐洲鄉村的美景(還立志想去 Long Stay),融入現場畫作描繪的景色之中,真是讓阿米大呼過癮~此時碰到上次也有遇見的導覽員,正在口沫橫飛地介紹波納的作品,那是一個巨幅描繪一群牛在鬆土的畫作,寫實主義自然畫風的作品除了著重細節的描繪(很像實景照片、連牛的毛都像立體的),還透過筆觸詮釋出人文的關懷,那剛好是十九世紀攝影技術萌芽的年代,這些崇尚自然的畫家作品,除了寫真、寫實,還多了照片做不到的「寫神」,因為畫家們不一定是在風景旁當場寫生,很多都是長住在鄉下、每天像在發呆一樣地觀賞農村景色,最後的作品可能在畫室完成,而畫布上的景色點滴,都是大師們對自然的體會和讚賞,那可不是相機能紀錄的東西。

進到主展室,那才是展示十幾幅米勒作品的重頭戲。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也是農家子弟出身,年輕時就展露了藝術家的天份,雖然很嫩、一開始還靠著肖像人物畫糊口(其中還有美豔的裸女畫),但他時時刻刻不忘自己是農民的兒子,希望著能用自己的畫筆描繪法國農民純樸而勤勞的形象。後來毅然決然,舉家從巴黎遷移到楓丹白露,背著簡單的行囊在巴比松村定居下來。他整天望著當地的樹木和田野,實地體會農民堅韌困苦的生活,以他對農村鄉野的感情,透過人性化的描繪方式,一方面鉅細靡遺地紀錄大自然渾然天成的美景,另一方面放入了個人在宗教和人文面的關懷,讓後來崇尚自然的巴比松畫派帶領風潮,表現在工業革命之後、藝術家對沒落農村的憂慮和關懷,這就是為什麼米勒的畫作,能夠影響和感動後人的原因。主展室兩側用玻璃保護的兩幅作品,自然就是只在課本書籍上才看得到的作品:「拾穗」和「晚禱」,附近還有像「牧羊女與羊群」、「春天」,實地看到這些如雷貫耳的真跡就已經不枉此行了,畫面帶給人的震撼,加上其對人性的細膩描繪(這部份是從文字和導覽按圖索驥得知),第一次讓我覺得為什麼光看畫作會有深刻的感動。

像「拾穗」,畫面上看到的就三個婦人在撿拾地上的麥穗,但有沒有想過這畫面有啥感動的?後面遠方有群農工拉著馬車正在大把大把的收割,這三個婦人是沒有地的窮人,只能夠撿些收割遺留在地上的麥穗餬口度日啊~相較著明亮歡愉的地主(M 型化社會金字塔的頂端),窮苦操勞但仍堅毅地為生活努力,他們才是值得被尊重和疼惜的主角~

拾穗(The Gleaners

而「晚禱」中,原先名為「馬鈴薯欠收」,以表達農民眼見辛勤耕耘換來微薄收穫的心酸,但該作品卻散發出濃厚的宗教氣氛(主角脫帽低頭一付感恩祈禱的模樣),於是在遠方加了教堂,變成彷彿聽到鐘聲,辛苦一天的夫婦向上帝禱告的畫面,感謝有大地恩惠才得以溫飽、表現出知福惜福的農民質樸性格。畫作好像主角是「人」,但卻是不起眼不知名的平凡人物,佐以對鄉村景物的細膩描繪,才成就這些個好看又有人文素養的作品,也難怪鄉民們前仆後繼地要湧進來看大師的真跡啊!

晚禱(The Angelus,或稱晚鐘)

離開主展室,看到的都是米勒後期或之後受米勒影響的藝術家作品,看來「拾穗」、「牧羊人」等題材在當時形成了風潮,很多人承其意念也創作許多類似的作品,雖然也都盡善盡美,但與米勒相比仍難望其項背。展覽時間也到尾聲,總覺得有點意猶未盡,此時工作人員開始催促鄉民們離場,雖然我們也想買點紀念品,但被人趕來趕去的 Feel 很不好,隨便買了點磁鐵貼紙就離開了。整個來說,大師的作品無可挑剔,我也相當喜歡這種自然風格的田園畫作,人家常形容美景「如詩如畫」,這次總算是見識到比美景更好看的畫了,因為那不只是表象上的美,還有如「拾穗」、「晚禱」中體會的知足惜福和感恩關懷,這就是看畫展的收穫吧!但最後還是要批評一下,這樣盛大的畫展在事前規劃上實在不大好(可能沒預期有那麼多人),外圍動則要排幾個小時就算了,裡面場地小設備差,參觀動線和賞畫的感覺都會受到影響(追根究底就是人太多了啦,但主辦單位聯合報應該賺了不少),我和阿米去時鄉民已經少了很多,真難想像平常日內外都塞爆人的景象。此外是鄉民的素質,不知道是不是又是一窩蜂,很多觀眾的行為我也覺得沒有水準,像展場內還是有人偷拍照、講手機,沒事要跨線觸發警報器,沒事要硬擠到前面擋住大家視線的,就連買紀念品時都有愛嚷嚷的大嬸,有時錯覺自己是在菜市場而不是畫展裡哩~我想這樣的賞畫環境,可能大師看了都會搖頭嘆息吧~